“民族音乐进校园”演出160多场获社会点赞

03.06.2015  12:24

民乐演奏员走进孩子们中间进行互动表演

  5月28日下午,石家庄市和平东路小学操场上,伴随着《茉莉花》《步步高》《将军令》等悠扬、欢快的器乐演奏,近四百名小学生沉浸在民族音乐动听的旋律中。当天,我省开展的“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走进该校。

  活动中,主持人不时穿插一些民族音乐常识的趣味问答,孩子们踊跃举手,争相回答,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一些民乐演奏员还走到孩子们中间,用中阮演奏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用葫芦丝演奏歌曲《小苹果》,引爆全场的热情。

  “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聆听到一场免费的音乐盛宴,真是太棒了。”该校副校长张易红告诉笔者,虽然学校有很多学生学习器乐,但是近距离地观看高水平的民乐演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头一次,“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演出,激发孩子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让他们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养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已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为普及、传承民族音乐,去年10月,我省启动了“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该活动由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化厅主办,省歌舞剧院承办,陆续走进各地中小学进行演出,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经典的民族音乐,切身感受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博大内涵和艺术魅力。

  从《高山流水》到《金蛇狂舞》,从《十面埋伏》到《茉莉花》……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聆听了民族音乐优美的旋律,也了解了民族器乐的演奏特点。演员们还独具匠心地用传统的民族乐器演绎国外名曲,用箫、琵琶、古筝为古诗词《春江花月夜》配乐,用二胡、古筝、扬琴等演绎一些经典动画片主题曲及流行音乐《小苹果》等,大大拉近了孩子们与民族音乐的距离。

  2014年,“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先后进入石家庄、张家口及邢台地区的70多所中小学,演出了近80场。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看到演出,演职员们尽可能地在操场或广场临时搭台。有时一天要连续演出四场,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去年秋天,在尚义县人民广场演出期间,由于刚下了一场暴雨,气温骤降。虽然穿着单薄,演职员们仍以饱满的状态为孩子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第一中学演出前,演职员们又遭遇了13年不遇的沙尘暴。大家把室外演出迅速转移到室内,坚持为该校师生呈现了一场经典的演出。

  今年巡演期间,正赶上我省民乐“金钟奖”的比赛,参赛人员利用演出空隙抓紧时间准备比赛曲目,没有耽误一场演出。

  一路走来,演职人员对孩子们对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渴盼有了深切体悟。省歌舞剧院培训中心主任袁磊对去年在张家口市特教学校演出的一幕记忆犹新:演出结束后,孩子们从舞台一直站到学校门口,夹道送别他们。省歌舞剧院民乐演奏员张仑说,看到孩子们那渴盼的眼神,刹那间就理解了“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该活动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很多学校争相发出邀请,一些学校还以此为契机,完善艺术社团。

  “今年,我们将把100场精彩的民族音乐表演送进全省各地校园。目前,演职员们已先后深入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定州等地的中小学校,演出80多场。从去年至今,听众已达25万人次。”省歌舞剧院负责人郭玉红告诉笔者,今年的活动充分考虑了季节因素,选在4月初至六一前及9月初至十一以前为孩子们送去演出。为了让孩子们更全面地了解河北文化,演出同时融入了河北民歌、传统舞蹈等表演形式。今后,“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将更多地向县城及乡镇中小学校、特教学校等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