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顽疾强服务暖民心 老旧小区有了自己的卫生“管家”

23.07.2014  11:02

□本报记者 宋 钧□实习记者 张 缘

近日,记者走访了新华区的几个老旧小区发现,经过改造很多违章乱建项目已被拆除,便道宽敞不少,墙体被粉刷一新,曾经脏乱差的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些改变得益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辖区内有众多老旧小区的新华区采取一系列实招,以建设“社区游园”为突破口,为老旧小区增添绿植,硬化路面,增加健身设备。此外,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以及为小区安装视频监控等“平安建设”工程,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无物业小区有了卫生“管家

老旧小区的脏乱差可以说是城市的顽疾。建成时间早,散户居民多,无物业,无产权单位管理成为了老旧小区的共同特点。在一些老旧小区,一度“圈地运动”盛行,小区内的私搭乱建屡禁不止,造成脏乱差堵的局面。

以前垃圾根本得不到及时清理,把垃圾道都堵了,溢到外面,弄得小区里到处都是垃圾,臭得不行”。联盟小区的居民鲁秀坤说,曾经一到夏天,垃圾堆附近蚊虫飞舞,恶臭连连,苦不堪言。如今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在联盟小区,记者看到,垃圾道已经被封堵,取而代之的是单元前设置的垃圾箱,已经基本看不到裸露和外溢的生活垃圾。

无物业、无产权单位小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一直是个难题。”联盟街道办的负责人说,老旧小区由于无物业,由街道办事处组织成立了小区管委会,负责小区日常管理工作。最初小区的垃圾处理都由办事处雇人进行打扫和清掏,而费用本应靠收取居民卫生费来支付,却因收取率不高办事处不得不垫付差额部分,一年光垫付的差额费用就高达十几万元,久而久之,不堪重负。

而如今,这种不堪重负的局面已经解决。自今年5月,新华区政府投入巨资,将辖区内10栋楼以上的老旧小区的院落清扫和垃圾清掏工作交由新华区卫生队来统一负责,人力成本按照每户居民和政府11配套方式补贴。这样一来,除了率先引进了物业的联强小区之外,新华区其他的老旧小区都有了自己的卫生“管家”。

视频监控为生活“保驾护航

老旧小区的另外一难就是安全问题。以高柱小区为例,光是出入口就有好几个,且没有设置大门。很多临街的居民楼与马路间甚至连实体砖墙都没有,随意进出的杂乱人员,为小区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从前技防设施的空白,也使得治安和刑事案件多发,群众反映很强烈。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今年4月开始实施的老旧小区视频监控设施安装工程使得居民们安心不少。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为106个老旧小区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168套。在各大小区的出入口记者均看到了白色的监控设备,这些设备成了居民们的安全“管家”,在治安管控,案件侦破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大家的生活安全保驾护航。

这一项目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支持。高柱小区的居民吕玲告诉记者:“以前丢自行车什么的事情常有发生,查也没法查。安装摄像头以后,现在丢东西的事情少多了,治安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住得也安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们已调取视频监控设备记录25次,采集有价值信息12条,在老旧小区治安防范方面初见成效。”新华区综治办负责人说。

11个老旧小区建成“社区游园

我是小区的老住户了,这块地儿原来都是土,现在硬化了地面还放置了健身设备,变化真的很大。”坐在紫藤长廊下乘凉的张金荣告诉记者,自从联强小区里位于中心位置的这个小广场被改造为社区游园,来锻炼休闲的人明显多了一倍。记者看到,从前裸露黄土的地面如今已硬化,并种上了多种绿植,亭子被粉刷一新,几个小男孩在亭中嬉闹,还有两个年轻人在健身区锻炼身体,游园的一侧还设立了便民衣架,供居民在活动时挂衣服。

启动“社区游园”项目是新华区开展老旧小区环境整治行动中的其中一项,也是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重要一环。项目从今年的3月下旬开工,重点在11个老旧小区建设4.5万余平方米的社区游园,游园建成后,便成为小区居民休息、交流、锻炼以及开展多样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通过清理积存垃圾、进行外观修复,硬化铺装游园道路和设计新植园林景观苗木,整体提升社区绿化景观。”新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小区游园建设力度还将加强,并设有专业人员和队伍对绿植进行管护,进一步提升小区居住环境水平。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