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官员“变本加厉”该如何“修理”?

27.10.2014  11:0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指出,在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10月26日《人民日报》)

    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打掉了50多只“老虎”,打掉了成千上万只“苍蝇”,不敢腐的目标基本达到。然而,在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官员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所以中央提出,要重点查处十八大后还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四类党员干部。

    说到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的官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广州市原市委书记万庆良。中央有八项规定,广州市有“十个严禁”,而这些对万庆良几乎不起作用。在万庆良被“双开”的通报中,“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出入私人会所”就是他的违纪行为之一。万庆良堪称“变本加厉”的典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像万庆良一样“变本加厉”的官员,肯定还有甚至不少。那么,该如何“修理”这些“变本加厉”的官员呢?中央明确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加大治本力度,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如此看来,官员不但没有喘口气的机会,腐败分子更是没有出头之日。

    为啥总有官员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呢?原因有四:一是陷入泥潭太深,拔不出来,收不了手;二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反腐可能落不到自己头上;三是信奉权大于法,以为自己权力大,犯了法也可用权力化解;四是深信“上面有人”,出了事情“上面的人”会帮自己逢凶化吉。然而,这四种情况都没有出路,十八届四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官员“变本加厉”,就用“法治”修理他。官员心中有法,坚守法治底线,方可畅通无阻;目无法纪,没有敬畏和戒惧之心,只会处处碰壁甚至性命难保。

    整治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的官员,中央已经有了锦囊妙计:一是制度——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二是法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驰而不息的反腐高压态势,让官员不敢腐;制度和法律,让官员不能腐、不想腐。“法治”,既是反腐倡廉的最佳良方,更是治党治国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