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艾滋更需驱离的是歧视

30.12.2014  01:56

    近日,在四川省西充县某村,200余位村民用写“联名信”的方式,欲将村里一位患有艾滋病的8岁男童驱离出村。“通过召开群众会,大家一致要求有关部门对坤坤进行隔离防治,(让他)离开这个村庄,保障全村群众及儿童的健康。”村长何其在村民小组会上说。(12月17日人民网)

    看到200多村民写 “联名信”驱离一个8岁儿童的新闻,恐怕所有的人都会感到震惊和愤怒。让一个孩子从胎儿期就感染艾滋病毒是其父母的不负责,对于艾滋儿童社会应该学会的是包容和责任,如今村民却用多数人的暴力驱离儿童,这样的社会不是很残忍吗?

    当地的村民和相关部门的这种做法是愚昧的,在我国任何一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居住的权利,任何人和组织都没有权力驱离。我国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每一个儿童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接受这个孩子,那么就是公然违法。

    在接受采访中,其乡长诉说了自身的困难,村民和学生更是有安全担忧——但这些都不成立,艾滋病传播途径有限,在正常的交往中不具有危害性。当地政府有责任加强对当地群众宣传和教育的责任,让这个孩子在当地健康成长,寄希望有专门机构领养的想法是不负责任的。

    在此事受关注后,村民驱离艾滋儿童的事情,我想会得到很好的处理。但事件背后社会对艾滋的恐惧,以及对艾滋人群的歧视更应该重视。正如专家所言,我国的艾滋病感染人群日益增大,尤其是青少年感染者近年来呈现递增的趋势。但相比于艾滋病毒的可怕而言,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更可怕。如今在各大城市艾滋病患者就医都备受歧视,研究发现这种歧视带给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折磨,让其生活得更加困难。由此来说,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让公众真正意识到每个艾滋病患者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尤为重要。

    11月28日,在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李克强总理来到北京佑安医院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李克强表示,力争率先在孩子身上实现“零艾滋”目标。如果说“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也是折射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扇窗口。”那么,当人们对一个艾滋儿童都那么残忍,这个社会又如何做到真正去关心艾滋病患者呢?

    报告显示,农村已经成为艾滋病的重灾区。进一步说,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艾滋病宣传已经十分迫切,如今发生村民驱离艾滋病儿童的新闻,那么说明艾滋病普及工作在农村做得十分的不够。但愿,这次残忍的闹剧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对艾滋病宣传的重视,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干预。(刘义杰)

    更多善行资讯请访问 善行河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