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女友先救谁”是一道漂亮的普法题

23.09.2015  11:09

  “母亲与女友同时落水,你先救谁?”9月21日,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公布,试卷二中就出现了这道令广大男生困惑许久的难题,不过在考题中,母亲和女友不是落水了,而是身处大火之中。“今年的司考真是一部非常精彩丰富的长电影!”不少考生在网上发表感叹,称考题奇葩雷人。(9月22日《广州日报》)

  “母亲女友先救谁”曾经让我们纠结了很多年。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女人”,不能因为她的年华已老就成为我们先救女友的理由。而女友也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小女人”,我们也不能因为她可能会成为别人的女人而不去救助。纠结了这么多年,司法考试给了我们一个标准的答案:这个时候先救谁都是不违法的。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考试的人认为很奇葩,很多不考试的人也认为很奇葩。其实,这道题一点都不奇葩。它恰恰是一道漂亮的普法题。看这道题目是不是奇葩,要考虑环境因素。这是一场涉及司法的大考,自然就要结合法律来看待这道题目。遗憾的是,很多参加考试者都没有想到这个答案,甚至是看到了给出的标准答案之后,在埋怨出题者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大的陷阱。

  一个法治时代,我们就要充分尊重法律。当一个司法人员能够不受到情感的左右,而思考母亲和女友该救谁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司法人员。现实生活中,很多司法人员就受到了情感的左右,从而出现了尴尬或者是悲催的一幕幕。作为律师,受到了金钱情感的左右,为了让代理人满意不惜去钻法律漏洞,伪造证据,把黑的说成白的。作为法官,受到了亲情的左右,尽管实现了案件审理的回避制度,可是依然会动用关系打招呼,判决人情案件。作为检察官,受到朋友情感的左右,在公诉环节是能照顾就照顾。

  这样的司法人员就是不合格的,也不是我们这个依法治国时代所需要的。在司法人员的眼睛里,就不应该有母亲和女友的区别,就不应该有亲属和非亲属的区别,就不应该有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的区别。当我们所有司法人员的心里装的都是法律,而不是个人情感的时候,我们才能实现司法的公平公正。而如果司法人员在司法过程中,会纠结母亲和女友不同的时候,就会把个人的情感夹杂进司法程序中,也就会导致了各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可以纠结是先救母亲还是先救女友,但是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受情感的左右,依据现场的情况来判断究竟该先救谁?而且是没有多少思考时间的,否则的话,可能你就要同时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了。而对于一个依法治国时代的每一个司法人员来说,其实眼睛里不能有母亲和女友,只能有正义和非正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道令人纠结的“母亲女友先救谁”是一道漂亮的普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