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双桥区残联五项措施做好残疾人档案管理工作

23.06.2015  13:29

 

为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档案管理工作,夯实服务基础,使双桥区残疾人状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双桥区残联五项措施认真做好残疾人档案管理工作。

一是健全残疾人基本情况档案。首先建立双桥区残疾人一人一档归集本辖区符合国家标准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精神等持证残疾人。登记内容包括残疾类别、等级、联系电话等项目;建好管理台账。内容涉及残疾人家庭、住房、教育、康复、就业、现享受政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是完善残疾人康复档案。利用为残疾人康复的平台,填写好康复需求调查表、康复服务记录、训练计划、训练记录以及做好评估与总结,建好为残疾人康复跟踪服务。

三是做好残疾人就业需求档案。主要做法是: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引导残疾人更好地参与社会、自食其力;将16-59周岁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按照已就业、未就业有需求两种情况进行分别登记管理;对登记未就业有需求的残疾人,进一步细化管理,及时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和创业指导培训工作,帮助残疾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对于需求就业岗位的,根据残疾状况、文化程度等个人情况,积极联系福利企业和有关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四是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对象档案。双桥区残联组织对贫困残疾人家庭逐户摸底,准确掌握贫困户的家庭经济和实际生活水平,并及时掌握变化情况,为落实保障措施提供依据,确保残疾人家庭住房、医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五是做好残疾人信息化管理档案。为加强档案信息及时性,规范电子软件完整性。在做好纸质档案的同时,建立残疾人电子花名册,对残疾人系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姓名、残疾类别、残疾等级、联系方式、银行账号、家庭住址清楚,方便群众查阅,保证各项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双桥区残联着力打造“先锋为民”服务理念,结合当前开展“学转促”创优争先活动,不断在“强基础、促创新、求提升”上下功夫,认真做好残疾人档案管理工作,为进一步优化残疾人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