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 ——东光县暖伞助残协会的故事

03.09.2014  18:11
  •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4年09月03日
  • 【字体:
  •   一个红色的圆盘里,三只大手拢成一把伞,保护着伞下的残疾人。这就是东光县暖伞助残协会的会徽。

      “它所蕴含的意义,是人人帮一人,大手拉小手,这个含义用在扶残助残上很贴切。”东光县委副书记、暖伞助残协会会长高鑫指着中央美院免费设计的会徽说,人人各尽其能,哪怕只是尽一点力量,我们的社会都会变得更美好。

      “希望更多的人奉献爱心,把温暖、快乐送到残疾人身边

      东光县残联理事长张俊升至今不能忘记第一次走访慰问残疾人的情景。

      2008年底,张俊升上任伊始,接连走访慰问了5户残疾家庭。当他走进龙王李乡东厂村的残疾人张平(化名)家时,看到的是两间破旧土房,屋门玻璃残缺不全,窗户上糊的纸和钉的塑料布沾满灰尘,破窗纸在冷风中沙沙作响。

      走进屋里,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只见蓬头垢面的张平围着一条又脏又破的被子蜷缩在炕上。“36岁的她是一名大脑炎后遗症患者,身体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都在炕上,一年四季不穿衣服,长年用被子遮挡身体。而这条被子又黑又亮,如果圈成一个筒都能立起来。”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由于屋内温度比室外还低,屎和尿都在她身下结了冰。

      没过多久,张平就去世了。“如果对她的帮扶再早些就好了。”心痛、惋惜、自责涌上张俊升的心头。可他深知,残联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全县两万多名残疾人全方位帮扶,要想真正扶残助残,还得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社会上不乏关爱残疾人的举动。2011年,在苏州,一个女孩冲进雨中为一位残疾人撑伞。她把伞向残疾人倾斜,自己全身被淋湿。此举被一位摄影爱好者拍下,引发了社会对“撑伞女孩”的持续关注。

      “希望更多的人像‘撑伞女孩’一样奉献爱心,把温暖、快乐送到残疾人身边。”在东光县委书记袁永江看来,关爱残疾人的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多做、做实、做好。受“撑伞女孩”的启发,东光县成立了暖伞协会。截至目前,暖伞爱心品牌下已发展出暖伞环保分会、志愿者协会、安老分会等十几个分会。2012年,为更好地帮扶残疾人,东光县暖伞协会专门成立暖伞助残协会,并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调动社会力量扶残助残。

      有了平台,一系列活动随之展开。会员走访时发现,有些残疾人行动不便,长年卧病在床,便组织爱心企业和相关部门出资购买了100辆轮椅,免费送给残疾人。他们还发现,很多残疾母亲家里连一条像样的棉被都没有,便组织爱心人士、企业捐款1.3万余元,购置100条棉被,赠送给100位一户多残或家庭生活贫困的残疾母亲。

      助残协会刚成立时只有50名会员,为唤起更多人关爱残疾人,2012年全国助残日这天,协会举办了一场书画义卖活动,当天募集资金17.3万元,全部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残疾人。

      一系列活动激发起人们的爱心。截至目前,协会会员已发展到300多人,有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大学生、军人和社会爱心人士。近三年来,他们通过义卖等方式,为贫困家庭募集善款60余万元。

      “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残疾人生活得幸福、精彩、有尊严

      每一名残疾人都有一段心酸的往事,每名受助的残疾人背后,又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协会会员通过朋友介绍、走访等渠道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现状,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就学、住房和生产生活等问题,服务对象包括智力、视力、听觉、语言、肢体等所有类别的残疾人。每当发现一个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大家就集中研讨帮扶方案。“通过我们的努力,要让残疾人生活得幸福、精彩、有尊严,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高鑫说。

      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是每位会员的心愿。41岁的侯殿升患有小儿麻痹症,在暖伞会员的帮助下成为东光县昌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身为暖伞会员的公司负责人吴保华说:“侯殿升在公司接受了技术培训,现在成了技术骨干,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还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改善住房条件为残疾人带来温暖呵护。南霞口镇北霞口村彭连良的母亲说:“如果没有这些好心人的帮助,我们一家人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告别透风漏雨的土坯房。”彭连良是智障人士,他和70多岁的母亲长期住在危旧的老房子里。2011年,会员刘廉国得知后,个人出资1.8万元,又联系爱心企业、相关部门出资2万多元,热心人士、村上的建筑队也伸出援手,仅半个月就帮助这个家庭盖起了3间宽敞明亮的新砖房。刘廉国还协调帮助彭连良办理了低保,给他找了一份工作。

      爱心助学为折翼天使插上梦想翅膀。12岁的亮亮(化名)是东光县找王镇班庄村一个文静腼腆的男孩,成绩优异,但梦想却被现实束缚着——他是个孤儿,住在一位远亲家里,且腿有残疾,左手萎缩。协会会员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对他进行帮扶。在交警队工作的宋志海从2011年起每个月拿出100元,作为亮亮的基本生活费。还有几位热心会员每个月都去家里或学校看望,给他买吃的用的,关心他的学习情况。在接触中,会员们发现亮亮孤僻、自卑、胆怯,缺乏信心和勇气,便从沧州请来专业老师对他进行心理辅导,还给他报名参加了夏令营,带他去北京看升旗仪式,游览海底世界,参观清华大学,让这个男孩变得活泼起来。

      暖伞助残协会所做的,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是一些“小事”,而这些“小事”,让得到帮助的残疾人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随着助残队伍不断扩大,更多残疾人得到呵护。截至目前,协会共资助300余名学生实现了求学梦;与20多名残障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孩子们走上康复之路;培训各类残疾人800名,为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技术保障;发放轮椅1100余辆,“无障碍进家庭”改造200户,发放各类辅助器具1000件,使1200余名残疾人得到救助。

      “汇聚爱心,凝聚力量,暖伞已经形成品牌

      协会主管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郭东兴介绍,除了利用全国和国际助残日等节日开展大型捐助活动,会员还在日常帮助残疾人做好康复工作,并形成扶残助残的长效机制,几乎每天都有残疾人受到救助。

      残障儿童生活上的艰辛、精神上的无助牵动着每个人的心。2012年7月,100多名企业家、各级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来到一所残障康复中心,与残障儿童面对面交流。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当天,共接收捐款8000多元,全部用于残疾人康复和治疗,还有10名志愿者和残疾人结成长期帮扶对子。

      随着暖伞助残活动的深入开展,关爱残疾人的行动迅速在各界兴起。东光县一对新婚夫妇在婚礼现场将父母给的8000元“改口钱”捐给协会;在县房管办上班的工作人员郑培瑞长年捡拾公园垃圾,卖的钱资助贫困学生,获得东光县“道德模范奖”3000元奖金全部捐给暖伞助残协会……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却以德行善举让残疾人充分体会到了心灵的美丽与善良。

      东光县暖伞助残协会的故事,不仅感动了身边人,还走出东光,触动了更多人的内心世界。2012年6月,扬州大学上万名莘莘学子加入“暖伞志愿者服务队”;当听说“最美教师”张莉莉的事迹后,协会为她捐款1000元;哪里闹水灾了,哪里地震了,会员们也都献上一份爱心。

      “残疾人容易被遗忘、被忽略,生活很孤独,可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交朋友的渴望,有干工作的热情,有实现自己价值的梦想。”会员孙玉龙说,通过奉献爱心,让更多残疾人开始新的生活,自己感到特别充实。

      今年,东光县暖伞助残协会获得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称号,受到国务院残工委的表彰。这一荣誉是东光县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沧州市残联成立以来的最高荣誉。协会派出代表参加表彰大会,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