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清死角 打窝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04.05.2016  18:11

为进一步消除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死角,实现无缝隙监管,自2015年11月中旬开始,省政府食安办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清死角 打窝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活动期间,各地各有关部门周密安排,迅速行动,唱响了全面摸底、分类施治、划清职责、建立台账的四部曲,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全省范围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坚战”,全省张贴行动公告共涉及35112个村(社区),拉网排查“五小”食品经营业态172733家,整治提升33217家,关门取缔764家,厘清职责344项,在各种媒体发布动态信息32378条次。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各地基本摸清了“五小”食品生产经营业态现状,初步掌握了“五小”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化解消除了一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查办了一批违法犯罪案件,厘清了一部分监管职责。

一是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各地采取部门检查、公安侦查、联合排查、督导检查、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等多种排查方式,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工作合力。 承德市 将“清死角 打窝点”行动与农村食品市场“扫雷”行动有机结合; 唐山市 开展了“七点行动”,即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联合开展治理乱摆摊位、欺街占道行为; 石家庄市 开展了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 廊坊市 广阳区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93户无证无照餐饮单位进行了清理取缔。

二是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整治行动中,各地监管部门强化了稽查办案,公安机关提前介入,严肃查办了一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 廊坊市 成功打掉2个制假窝点,其中一个制假窝点当场查扣假名牌酱油、味精、香辣椒共计505件,涉案金额高达150余万元;另一个制假窝点当场查获假“科迪”汤圆22吨,案值19万元; 承德市 双桥区联合北京警方端掉一个假酒制售窝点,现场查获造假设备5台、假冒白酒1000余瓶、假冒注册商标标识14万余份,涉案价值100余万元。

三是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各地采取LED屏滚动播出、电视台定时播放、散发宣传品和张贴公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清死角打窝点”行动。 廊坊市 在中国新闻网刊载“霸州警方查获22吨假科迪案”的信息; 邯郸市 武安警方斩断非法倒盐链条”的信息在河北新闻网刊载。

四是探索建立治本之策。各地针对“五小”单位、鲜奶吧、豆芽菜、农村聚餐等食品业态,出台了具体的监管办法,进一步厘清了部门职责,探索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从制度上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