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洁:慈善超市该如何“商业”运作?

11.07.2014  17:28

    缺乏市场运营手段,经营比较单一,制约自我“造血”功能。深圳慈善超市运营10年后,面临运行成本高、运行效率较低等问题。遭遇瓶颈的深圳慈善超市将启动慈善超市运营模式社会改革,保持“公益性”与“市场性”并重兼顾。(《南方都市报》7月10日)

    慈善是不是一定要拒绝商业,答案其实是否定的。事实上,既然慈善事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从哪儿来,是否可持续,自然是无从回避的问题。而现实中,相比 以政府主导或民间募资为来源的慈善基金,有着商业支撑的慈善基金与组织往往更有可持续性与影响力。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假如没有背后的成功的商业作为支 撑,很难想象盖茨基金可以取得如此成就。

    可见,慈善与商业,其实不必被视同水火,只要是为了达到慈善的目的,通过商业运作来获取慈善事业所需的资金支持,的确也无可厚非。从这个角度来看,左手公 益,右手谋利,慈善超市的“变脸”,要说也未尝不能理解。毕竟,假如因为缺乏运营手段和“造血”功能,超市自身经营尚且难保,“慈善”当然更是无从谈起。 这个时候,一边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获取利润,一边则以“慈善”方式补贴低保户,慈善超市成为市场与慈善自然对接的纽带,这样一套运营机制与理念,倒也不乏创 意。不难设想,假如通过慈善超市引入市场机制,而让“慈善”更加有力,相比以往的品种单一,甚至艰难维系,慈善超市无疑将更具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不过,尽管商业与慈善的对接,听起来很美,但商业与慈善终究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和资金管理方式。即便是来自商业支持的慈善基金,也仍然需要在资金的管理与 运作上各自独立。否则的话,假如商业和慈善完全混业,甚至成为“连体婴儿”,究竟是商业账户还是慈善账户,其中的资金究竟是用于商业牟利还是反哺慈善,恐 怕很难分清,如此眉毛胡子一把抓,会否最终弄出打着慈善旗号的商业,或是趋利化的慈善等“二不像”,恐怕并非杞人忧天。

    此外,慈善基金管理的原则首先是账目的公开透明,慈善超市商业化后,商业与慈善在财务上如何分开,还能否保持透明。来自政府的补贴,以及商业的反哺,能否 成为一笔明白账,并真正被用于慈善,补贴给低保户,假如缺乏公开与监督机制的话,慈善超市的商业化运作,恐怕难以成为一次成功的尝试,走形变味的概率倒是 不小。

    基于上述视点,慈善超市固然需要建立起一套能够自我运转的运营机制,这之中,尝试建立起商业与慈善的对接,当然也未尝不可。但是,如何让商业的归商业,慈 善的归慈善,显然还需事无巨细的去补足中间环节并让慈善超市的运营机制透明可见,否则的话,假如慈善超市的慈善连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如此商业化的慈善, 究竟会下出怎样的蛋,的确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