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到矿区赶“文化大集”

12.03.2015  11:15

□本报记者 张晓娟 通讯员 翟 慧

因煤炭享誉国内的井陉矿区,最近又有一件大喜事。梁岩、王晓辉、温海峰等23名矿区籍画家携90幅作品,回到家乡举办了“心系父老乡亲·从井陉矿区走来”首届画家作品邀请展。展览自开幕以来,就如“磁铁”一般,吸引着大批群众前来观展,人们徜徉在绘画艺术之中,流连忘返。

3月9日,记者驱车赶往矿区。在这里,不仅欣赏到一场高水准的展览,还看了热热闹闹的民间花会展演和红红火火的根雕艺术产业。据介绍,今年该区将以文化为“抓手”,在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之余,鼓舞全区人民实现全面转型、绿色崛起的士气,加快从“挖煤矿”向“掘文矿”蝶变的步伐。

煤矿画派

描绘家乡新画卷

从矿区走出去的大画家就是接地气,看那矿工的眼神和手掌,要不是有亲身经历和特殊的情感,咋能这么真实鲜活!”展厅里,参观者如是说。梁岩笔下逛庙会的胖丫头,仇占国描绘的扶锄老父亲,还有陈卫建画中的采煤人……墙上挂的一幅幅画作,透着浓浓的乡情和深深的眷恋,让矿区的家乡父老看了倍感亲切和感动。

我们矿区有两样东西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是煤炭,一个就是画家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画家温海峰,长期扎根在矿区,最擅长画煤矿题材。他介绍,井陉矿区是一个久负盛名的书画之乡,解放前,井陉矿区就涌现出如谷彦儒、谷文达等一批美术前辈。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形成了以梁岩为代表的矿区籍中国水墨画家群,并被冠以“煤矿画派”的美誉。

如今,这些画家虽分散各地,但都成长为画坛的中坚力量。温海峰指着画作说:“矿区具有百年煤炭开采历史,曾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家乡热火朝天的煤炭生产场面,为这些矿区画家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这是矿区能走出‘煤矿画派’艺术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煤矿铸造了他们强悍、粗犷、刚毅的性格,形成了他们少言寡语埋头实干的品质。我们作品表现的,正是矿工兄弟们真诚、质朴、深沉的美。

该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建义是土生土长的矿区人,对于家乡的文化事业,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向记者表示:“2015年是区里的文化建设年,我们将以文化为‘抓手’,促进矿区的文化繁荣,助力矿区转型发展。我们还将定期召开画家联谊会,组织写生、研讨以及学术交流活动,把矿区的这一文化品牌擦亮。

民间花会

舞出百姓新生活

看完画展,记者又赶往北凤山村,去看那里久负盛名的“连庄会”,才到村边,就听到鼓声阵阵,远远望去,现场已是人山人海。抖空竹、玩杂耍、敲大鼓、跳拉花……各种民间花会展演热闹非凡,引得十里八乡的群众赶来“过会”。从北凤山村到中凤山村,人群绵延了近两里,大家一路载歌载舞、喜庆欢腾。

不出正月都是年,矿区过年最热闹的就属连庄会。从正月十二到月底,几乎每个村、每天都有,你来我往,年味特浓。”该区宣传部工作人员杜晓慧介绍,连庄会是矿区特有的民间习俗,距今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每年过会时,都有从石家庄、保定、北京等地赶来的观众。

正介绍着,一支由孩子们组成的“凤娃战鼓队”,身穿彩衣,敲起锣鼓走来。铿锵的鼓点,整齐的口号,显得气势磅礴。人群里还有红、白脸社火,他们头戴长翎子,腰扎红、绿绸缎,一路表演《三英战吕布》、《杨林对棒》等经典剧目,吸引了大批观众追随观看。最热闹的还要数“迎杆”,十几个大汉合力扛着代表吉祥的杆火,一路喊着号子来到高处的火场,把杆火高高竖起,祈求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

据了解,近年来,该区通过举办传统花会展演、春节连庄会、广场舞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传承发展拉花、青横杠会、抹牌、红白脸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红火火的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他们还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成功举办了“开国第一矿”文献收藏展,拍摄了《井陉煤矿百年风云》纪录片,编辑了《开国第一矿》大型图书,推动文艺精品再上新台阶。

根雕艺术构建转型新产业

全国根艺看河北,河北根艺看矿区!”在矿区根雕艺术馆,该区根雕艺术协会顾问张延年,说起他们的根艺来十分自豪。在艺术馆里,展翅飞翔的雄鹰、独自垂钓的渔翁,曲折回环的树抱石……300余座精美的根雕摆件,件件都是妙趣横生,让人浮想联翩。

张延年介绍,该艺术馆不仅是矿区根雕艺术协会所在地,也是该区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矿区的根雕艺术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兴盛于八九十年代,形成产业也就是这十几年。为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该区决定在杏花沟生态园建设高标准、高档次的根雕艺术馆,争取承接全国大型根雕艺术展。

据了解,矿产资源枯竭后,井陉矿区面临着加快全面转型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当前,变“挖煤矿”为“掘文矿”,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成为矿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速实现全面转型的战略选择。

为实施好“文化强区”战略,井陉矿区陆续出台了《井陉矿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和《井陉矿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突出煤文化、生态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在实践中,矿区正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城市通过文化产业助推全面转型的好路子。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