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一农家五世同堂 婆媳半世纪没红过脸(图)

04.06.2015  01:09

张俊和部分子孙在一起。

  开栏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自古以来关于家规、家训的名言、书籍比比皆是,说明每个家族都有潜移默化的精神传承。家规、家训通过言传身教,融化在子子孙孙的血液中,最终形成家风,影响着家族的发展。好的家训家规润“”无声,促使一代代人成长,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今起,本报特开辟“传承家训家规”专栏,挖掘好家风,促进社会大家庭和谐发展。

正定东门里村李家家训:家和万事兴

李家如今五世同堂,九旬老人将家训绣成十字绣挂墙上让子孙谨记

  最近,近九旬高龄的婆婆张俊和七旬儿媳史计玉,耗时一年多时间终于手工绣成一幅十字绣:“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诠释出正定东门里村李家五代人传承的家训。张俊生有7个子女,曾有过十八九口人同在屋檐下的“集体”生活,时光荏苒,而今李氏一大家子86人,分散成近20个小家庭,从“大锅饭”到“吃小灶”,李家人紧跟时代潮流生活,但全家人依然和和气气,谨记家训“家和万事兴”。

  □文/图 首席记者 谢鑫名

  九旬老人十字绣家训“家和万事兴

  昨日10时许,在正定县东门里村李政广家中,客厅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十字绣,上面有五个大字——“家和万事兴”,附有小字:“将相和,国富强;家人和,业必兴……

  张俊老人已届九旬,是李政广的奶奶,她指着这幅十字绣,声音洪亮地说,这幅十字绣是她和70岁的儿媳妇史计玉,花费了一年多时间绣成的,“这一针一线绣得实在不容易,却是我们李家五代人传承的家训!

  张俊老人说,她的老伴叫李朝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做过会计,大概20多年前,有一次他开了一天一宿的会,回家之后刚坐下,就因心脏病去世了。她和老伴生有4个儿子3个女儿,是李家的“”字辈。“”字辈的子女又生了娃娃,成了李家的“”字辈子孙。“”字辈子孙又有了子女,李家有了“”字辈子孙。而今“”字辈子孙也都有20多岁了,有的也生了娃娃,是为“”字辈子孙。

  如此一算,现在的李家已五世同堂,张俊老人成为“老祖宗”,共有子孙85人,加上她本人,李家竟有86口人,分成近20家,人丁兴旺。

  如今,张俊老人总结出全家五代人传承的家训——“家和万事兴”,希望以此教育后人如何为人处世:不仅对家人要和和气气,对外人也要和谐相处、与人为善,“这正是我们家族兴旺的法宝!”为了让家训外化于行,张俊老人和儿媳史计玉便绣成了十字绣。

  十八九口人住一起很少拌嘴、吵架

  张俊老人的娘家在正定北永固村,距县城内的东门里村不过10公里。早在张俊20岁左右,她的父母就有一条家规:儿子不远行,女儿不远嫁,子女要守在父母身边尽孝。

  不过,当年有人将她介绍给李朝岭,她就喜欢上了这个成分不高的男人,毅然逃脱“女儿不远嫁”的宿命,最终成了东门里村李家的媳妇,从此她下地出工、挑水推磨、养猪喂鸡,本分地过着农村普通妇女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她成了4个儿子、3个女儿的母亲。之后,她的儿子有的结婚了,再加上还有公公婆婆等长辈,全家人共有十八九口,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共吃一锅饭。那时张俊和丈夫是李家的主心骨、顶梁柱。

  史计玉是张俊三儿子李士禄的妻子,她介绍,她嫁入李家,正是李家人多的时候。史计玉的娘家在正定东邢家庄村,当年有人将她介绍给李士禄,听说李家人口众多,她颇有忧虑,不过又听说李家人婆媳关系融洽,家人之间又和和气气,再加上李士禄是一位军人,最终她答应了这门亲事。

  1968年她嫁入李家,过上了“集体”生活。那时候的李家住四合院,共有八九间房,因为人多,出门就能“”见哥姐弟妹,热闹至极。

  虽然李家人多,但很少拌嘴、吵架。原来,平时张俊和丈夫常给家人开会,要求家人要尊老爱幼,要和和气气。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

  因为经常教育子女,“摩肩接踵”的李家人,并没有什么摩擦,相反家人之间和谐相处,虽生在艰苦年代,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吃穿都不成问题,正映衬了“家和万事兴”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