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大市场监管模式——细数江苏无锡滨湖市场监管体制的改革变化

23.06.2015  11:14

  
  编者按

   当前,工商系统面临商事制度改革和监管体制改革等重要任务。改革叠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和服务市场经济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市场监管部门明确改革目标,“队伍整合1+1+1=1,监管服务1+1+1>3”,深度融合,流程再造,建立健全工作体系,顺利开启大市场监管模式,形成了较好的经验。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一些精明的商户已隐约感受到与往年不同。3月初,区里召开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大会,原工商、质监和食药监三局撤销,组建新的市场监管局,一轮市场监管的变革由此拉开帷幕。

  滨湖区是无锡市区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围绕保障市场领域安全有序的目标,将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构建起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成立刚超过100天的市场监管局,是怎样一副“百日”维“”的局面?笔者通过走访了解,来细数滨湖市场监管体制的改革变化。

  一个投诉的变化

  小张怀疑自己购买的保健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在投诉上却遇到了麻烦。保健食品质量问题应该向食药监部门投诉,但涉及维权补偿问题属于民事调解,不在食药监部门受理范围内,他只能去找消委会。“两个部门各有职能,分不清啊。”他说。

  事实上,过去这种分段监管又彼此交叉的市场监管模式,即使是执法者,也常常会产生困惑。太湖分局的“老工商”张友清有着多年监管经验,碰到此类问题也犯难:“放在以前,同一家奶茶店,开在超市楼下,属于现做现卖,由卫生局负责监管,开在超市里面,就又变成工商局管了。还有农贸市场里的卤菜店,销售点由工商局负责监管,但它的加工点又由质监局监管。这样的例子很多,对部门之间的职能界限,我们自己也常犯疑。”好在这些“疑惑”随着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成立,烟消云散了。老张说:“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只要在滨湖辖区内,涉及食品、药品、商品质量问题或消费维权事项,以后都是找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家投诉。

  据滨湖区市场监管局介绍,体制改革后,原先3个单位涉及的12315、12365、12331等投诉热线仍然继续沿用,但归口到一个部门来统一受理,这样可以更快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次检查的变化

  今年“五一”小长假前,一些大型超市的负责人多少有些“不适应”,按往年惯例,他们起码要接待三批以上检查人员,工商来检查货架上的食品,食药监来检查保健食品和化妆品,质监来检查自动扶梯,没想到,今年只来一批人。之前由于执法领域不同,3个部门除了政府组织的联合检查外,平时都是各干各的。“以前分头检查是常态,即使在一起开会也是各议其事。”滨湖区市场监管局特设科科长冯学良对此深有体会,“基层分局原来都从事工商业务,但现在外出市场检查会带上特种设备监察人员,因为很多生产经营企业有电梯、起重机等特种设备,这几乎成了整合后的‘新常态’。

  两三个月下来,企业和商户感受到了这种变化,而监管人员也明显感觉到压力大了许多。华庄分局局长顾朝云感触特别深:“改革之后,基层担子仿佛一下子重了千斤,我们只有提升队伍和整合职能两条路好走,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整合一开始是‘倒逼’出来的,但随着时间推移,相信整合会越来越深,改革的成效将被逐渐催化出来。

  一个窗口的变化

  河埒分局基层注册大厅内,曹婷将一张打好的营业执照递给王先生。“太方便了,一共才花5天时间。”他高兴地说。王先生家住万达广场,企业在马山,自河埒分局推出“一区通办”“一窗办结”后,他在家门口办理了营业执照。若在以前,他得大老远赶到马山窗口办理,再碰上名称不对、材料不全等问题,更得折腾几个来回。

  这样的改革减少了往返递交材料的时间,减轻了企业办证负担。据滨湖区市场监管局介绍,机构改革后,进一步下放了注册登记权限,不管多少注册资金,不管在什么街道,企业到任何一个窗口都能办理营业执照。“法定办理期限是15个工作日,现在最多只需5天,提速了66%。对于特别急的企业,我们把时间缩短至2~3天。”曹婷表示。

  简政放权是国家的大政策,开弓没有回头箭。滨湖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将“前置”事项改成“后置”来放权,前与后的区别,在于企业到底先领营业执照,还是先领相关许可证。据悉,目前调整的审批目录已超百项,涉及教育、卫生、旅游、食药等多个行业,大大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今年截至6月10日,滨湖区新设内资企业1823户,增幅达30.87%。

  一场执法的变化

  从单一执法到综合执法,也是此次整合带来的重要转变。今年5月,荣巷分局开展广告专项检查,发现某公司网站上有虚假宣传内容,这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后上门进一步检查,发现该公司涉嫌生产未经注册的二类医疗器械,又违反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这个案子跨越了原工商、食药监两个领域,原本的两案被“”成一案。执法大队长朱晓军告诉笔者,他们已经处理了多起类似的案子,但仍处于综合执法的起步阶段。

  “三合一”后,数百部法律法规、近两百种执法文书面临整合。为此,滨湖区市场监管局按照“取长补短”的原则,用最快的时间整合了3个单位行政处罚文书,现该文书被无锡市作为范本在全市推广。据悉,该局正在编写执法指导手册,围绕监管重点和主要法律法规开展集中培训,并明确了“学习培训年”计划,以提高干部对新职能的履职能力,为新机构的顺利运行打下基础。

  “三合一”的改革,成败不在于合,而在于融。滨湖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晓艳告诉笔者:“队伍整合1+1+1=1,监管服务1+1+1>3,这个总目标讲了很多遍,但要实现从‘合’到‘融’的跨越,必须依靠工商、质监、食药监原有职能的流程再造,工作体系的建立健全,并且有一支履职尽责、作风过硬的市场监管干部队伍。”改革第一轮,滨湖区市场监管局大力精减机关人员,共压缩了13.7%的人员充实基层,从事一线行政执法工作。

  于外界而言,对改革的真正期待在于由“”而“便”、由“”而“”,这也正是此次机构改革的初衷。滨湖区市场监管局正在制造和适应这种变化,开启大市场监管模式……    □芮庆燕 徐剑飞

                                                                                                                                                 来源:中国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