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曾是杀敌场——探访赵县大马圈围歼战故地(图)

01.09.2015  22:14

当年的战场如今硝烟散尽已盖起民宅。

    石家庄日报记者 张晓娟

    正是一年中最为酷热的时节,我们踏上了探访抗日战争中赵县大马圈围歼战故地的路途。

    从省城沿着308国道向东南疾驰四十多公里,到达赵县县城。再折向东北,一路穿村过镇,时而是柏油铺就的省道乡道,时而是尘土飞扬的梨园小径,离开赵县县城三十多公里,才到了大马圈村。

    穿行在大马圈村的街巷内外,行走于大马圈村边的梨园之中,已找不到一丝曾经战火硝烟的痕迹。只是亲历者的记忆,清晰如昨。91岁高龄的潘德辉老人说:“记录下战斗,可以让后人知道当年日本鬼子怎么欺负咱老百姓,而八路军又是怎样救老百姓于水火。

    梨园深处

    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大马圈围歼战发生在1940年。翻开史料,这一年,正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艰难、最危险的一年。

    可以说,那一年,整个世界走到了光明与黑暗的十字路口。就是在这风雨飘摇的历史时刻,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成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年的“百团大战”成为全世界反西斯战场最鼓舞人心的胜利,八路军游击队的敌后游击战,让华北的每一寸山地和平原,都成了侵华日军闻风丧胆的烽火战场。

    在日军的算盘中,华北本该是“以战养战”的后方。但在“国破山河在”的华北人民面前,亲人和家园的所在,就是退无可退的前线。

    1940年,为了扑灭华北军民的游击战,日军开始实施“点线”与“新交通”策略,建据点、修公路,妄图对华北游击区实行全面控制。八路军则针锋相对,一面领导指挥抗日武装英勇反击,痛歼敌军;一面组织群众“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展开全面反击。

    这时,日军发现我主力部队在梨区活动,于是纠集赵县、藁城、栾城、晋州四县的伪军约3000人,开往大马圈一带,进行所谓“合围扫荡”。晋察冀军区第六军分区即刻部署以冀中警备旅为主力,组织十七团、二十二团、赵县县大队等,向敌人展开运动战,待机消灭敌人,并拔除据点。

    六分区司令员兼冀中警备旅旅长王长江、冀中警备旅政委旷伏兆与十七团团长闵洪发、二十二团政委梁达三、回民支队政委郭陆顺及赵县县大队政委魏光华齐集大马圈梨区林中,决定由王长江任总指挥,统一指挥调度各部队,在万亩梨园中打一场围歼战。

    站在大马圈村的村边,不由遥想七十年前,日寇的铁蹄是怎样踏碎了这千年古村的静谧,而这碧叶连天、果实飘香的梨园,又是如何成为了侵略者的不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