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2016  13:53
作者:管理学院 皮佳睿 每个人都会做梦,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梦。
  我们把遥不可及的愿望称作梦想,把不切实际的想法称作白日梦,我们把一切虚无缥缈的形容词都赋予了梦,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说出梦是什么。在而今的社会背景中,各种千奇百怪的梦境或许只是我们高速的生活节奏之下那一丁点茶余饭后的谈资,又或是心灰意冷之时那一丝丝让人坚持活下去的星星之火般的希望。
  不过在我看来,梦不仅仅只是大脑皮层对于白天收到的刺激的简单反馈,不仅仅是人类潜意识欲望的满足,更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一笔巨大的宝藏。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感觉十分的自由与惬意,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我第一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是很同情庄子的,好不容易在梦中感受到了与自然物我交融的境界,然而梦醒后,他又变回了一个没钱没权的屌丝。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不过若是没有感受到这种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巨大落差,庄周也可能无法写出那惊艳后世的《逍遥游》了。
  无独有偶。梦在人文科学方面同样也启发过人类的灵感。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但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的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他梦见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这就是梦的形成。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在梦中则不会顾虑世俗的条条框框。
  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可以从梦中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比如我就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品德高尚拾金不昧的好孩子,直到有一天,我梦见我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好几万元现金,于是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毅然决然地把钱包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紧紧地攥着钱包,一边不断地谴责着自己,内心残存的道德与抑制不住的欲望进行着激烈的交锋。
  最后梦醒了,发现我凭空损失了好几万元钱后,我心里有的竟是无比的轻松和一丢丢的失落。在梦中,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而这种认识自己的机会也只有在梦中才能够得到。
  对于不会思考的人来说,或许梦只能成为他失败的一天后聊以慰藉的源泉;但对于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人来说,梦就是上帝赐予他的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