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区实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达标全覆盖

03.01.2017  22:04

    走进石家庄桥西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成为了每一个社区标配,精准化的服务理念和充满活力的服务模式也让每一位居民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服务。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区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全部达标,总面积50450平方米,比2013年增加23527平方米,增长87.4%,社区办公和服务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这些变化都得益于该区启动社区建设“三年达标工程”。

    桥西区作为省会老城区,社区基础建设相对薄弱。为此,2013年5月,该区启动社区建设“三年达标工程”,明确了加大投入、配强干部、科学管理的工作思路,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万元,共计1500万元专项经费,以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按照“宜租则租、宜买则买、宜建则建、宜要则要”的原则,对全区办公用房陈旧、面积较小、硬件配套设施不符合标准的社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示范社区。

    落实硬举措,推动社区华丽变身

    “从在24平方米烧煤火的小平房到现在设施齐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的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我经历了桥西区社区建设的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近几年,桥西区对社区办公用房的投入力度空前。”长兴街道景祥社区居委会书记李青,是一名在居委会工作了19年的“”社区工作人员,她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说出了桥西区诸多社区工作人员的心声。

    自2013年起,桥西区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和街道办事处年度考核目标,并坚持领导分包和组织推动,分包区领导经常到分包社区蹲点调研,现场办公,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三年来,通过全区“一盘棋”的有力推动及因地制宜的“量体裁衣”,一个个曾经因陋就简的社区实现了华丽变身,搭建起为民服务的新平台。

     大力谋经费,保障社区精准服务

    充足的经费保障是实现社区精准化服务的基础。一方面,桥西区大幅度提升了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社区信息化建设和人员培训费等标准,调整后平均一个社区每年办公经费约14.5万元;另一方面加大对社区道路修缮、垃圾处理、管道修复、绿化照明等方面的投入。

    目前,桥西区的各社区都按照“四室一校两站一中心”的标准配置了功能室,图书阅览室里看看书,棋牌室里下下棋,健身室内健身跳舞,文艺室里写字画画,社区事务中心内设置的民政、劳动保障、治安民调、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窗口帮助居民办理日常事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的就餐休息等为老服务。

    通过对社区的“点对点”资金支持,社区的服务功能逐步从身上带着公章走家串户办公扩展到能够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各类人群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内容,帮助社区逐步走上精准化服务的道路,使社区管理更加科学,社区服务更接地气。

     充实新力量,增强社区内在活力

    桥西区通过拓宽渠道选聘结合的方式引进年富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社区,不断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力量;通过全员轮训、选拔任用、考核激励、责任追究等制度,每半年对社区“两委”干部进行一次考核评议,选择带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在基层挑大梁。目前,全区共配有社区工作人员991人,平均每个社区8.7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49%,50岁以下占57%,学历和年龄构成进一步得到优化。

    优化的人员结构、富有活力的人才环境,引导社区工作人员不断放开思路,创新模式,进一步盘活现有社区资源,真正让居民“好办事”、为居民“办好事”。景祥社区借鉴传统的“”文化,衍生和发展了本社区“夫妻矛盾中和,邻里相处随和,交友诚信守和,为人处世谦和,修身养性平和,社区友爱祥和”的景祥社区“”文化;宁远街社区打造“两新之家”,依托“乐阅屋”、“乐心室”、“乐健吧”等功能室为非公企业服务;平北社区推行“走动工作法”,打造“棉花团”网络服务平台……

    从24平方米到600平方米,从小平房到“”社区,桥西区社区建设改变的既是社区的整体办公环境,也是精准化的服务理念和充满活力的服务模式,社区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社区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和盘活,使桥西区这个老城区焕发出了全新的青春活力。 (本报记者 王静 通讯员 乔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