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区力促医疗机构硬环境软服务上档升级

27.12.2015  09:57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卫生计生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在栾城区采访卫计工作,总能听到群众的赞扬。伴随该区卫生、计生部门融合发展,栾城区阔步迈进守护群众大健康新时代,一个与老百姓生活、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如何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地服务群众?近日,记者到该区进行了探访。

 

  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

 

  栾城镇的居民范长爱几乎每月都会帮家人前往医院配药,不过,她现在明显感到药费便宜了不少。范长爱的家人患有糖尿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以前配一次药6支胰岛素需500多元,现在每次能比以前少近百元”。

 

  让范长爱享受医改实惠的,是该区实施医改中的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为了促进改革,区政府对区人民医院药品零差率造成的减收,按照6∶3∶1的比例予以弥补,即:6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弥补,30%由区财政予以补助,10%通过加强管理内部消化。区中医院药品零差率造成的减收,按照4.8∶5.2的比例予以弥补,即:48%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弥补,52%由区财政予以补助。此外,因“两降低”造成的医院减收及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建设等费用全部由区财政承担,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医改以来,区财政补助公立医院改革资金达到2264.34万元。

 

  “咱农村再也不用为看不起病而发愁了,现在我们农民也和城里一样住院费用报销。”提及新农合,柳林屯乡东牛村赵玲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据了解,今年该区近29万人参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9.99%,全市第一。2016年新农合筹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参合率达到了95%。同时,区里还积极推进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建设,开展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和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今年1-10月份,大病补偿2769人次、902.09万元,进一步缓解了农民“大病致贫”的问题。

 

  同时,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在全区乡、村两级定点机构实行了门诊统筹补偿费用总额预算,今年1-10月份,累计补偿门诊费用497万元;在新农合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单病种定额付费;在区、乡级两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住院补偿费用总额预算的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方便了广大参合农民。2015年该区新农合门诊统筹无起付线,比例为50%;住院费用区级补偿标准为400元起付线,报销比例为75% ;乡级补偿标准为150元起付线,报销比例为85%。城镇居民门诊统筹补偿比例和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了50%和75%以上。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

 

  “刚开始听说卫生局计生局合并时,还担心看病办事不那么方便了,没想到比以前服务更全面,家门口还建起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实能感受到政府是在为老百姓做好事……”该区居民刘素霞几句话道出了该区卫生计生改革“提服务、惠民生”的实质。

 

  该区坚持财政再难不难百姓、资金再紧不紧卫生的原则,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年加大真金白银投入力度,不断推动医疗机构硬环境、软服务上档升级。

 

  为解决城镇居民健康教育工作,该区专门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为城区城镇户口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目前该中心正在按市级标准化要求进行整体装修改造,预计明年1月竣工完成。

 

  该区投入1600余万元实施了区人民医院改造工程,新建了门诊便民服务处、一站式住院服务大厅、电话回访中心等,区中医院新建了名医堂等,方便了患者就医,改善了就医环境。同时,总投资460万元的疾控中心现已搬迁入驻;投入400余万元,完成了冶河、柳林屯、窦妪、南高、西营、楼底6所卫生院的改造扩建工程,分别添置了彩超、CR、远程心电工作站和中医康复等较为先进的诊疗设备,方便了农村群众就医。

 

  在加大医疗投入、改善就医环境的同时,该区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全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88.3%;2151名孕产妇领取了住院分娩补助;为农村妇女发放叶酸19321瓶,服药率达到97.64%。同时,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89.55%;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9%;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88.7%;65岁以上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到91%;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76.5%;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到100%;完成了全区7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

 

  该区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大了与京津冀大医院的合作力度。区人民医院与北京6家医院建立起技术和人才培养上的长期合作关系,其中与北京安贞医院、阜外医院开展了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技术合作;与301医院、304医院、北医三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建立了骨科医师、腹腔镜微创医师和护理医务人员的人才培养机制。

 

  亲情服务造福万家

 

  该区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全覆盖为目标,努力探索建立流动人口服务新模式。今年以来,相继推出了流动人口亲情服务卡、流动人口金秋联谊会、河北传媒学院青春健康驿站等新举措,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疗保障机制实现了创新发展。通过安排“家庭医生”,明确“亲情供养人”,区、乡、村“三对一”结对帮扶,初步建立了集医疗保障、亲情养老、关怀扶助为一体的服务新模式。

 

  同时,2015年全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2011对,完成率达到90.58%;免费婚前检查4111人,婚检率达到88.8%;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听力筛查率达到9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