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06.10.2017  08:52

  走过近1800个日夜,回眸5年前的那个金秋,对于党的十八大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人们感受得格外深切。

  5年来,这10个字意味着家乡的河流变清了,身边的绿地增多了,呼吸的空气洁净了,居住的城镇越来越美了。

  5年来,这10个字更意味着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阶段已经开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锐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面貌焕然一新。

  这5年,无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高瞻远瞩,强力推进,坚定不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积累了大量生态问题。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强大,优质生态产品却总体短缺。老百姓对清新空气、青山绿水的呼唤日渐迫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

  5年间,大江南北考察调研,国内国外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讲到哪里。

  5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方针政策陆续发布推行。

  打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必须拿出硬招,利剑治污。首要的是建立和施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1580万元,是陕西煤化能源有限公司因环境违法行为被罚的金额。2016年4月,该公司被咸阳市环保局实施“按日计罚”。起初公司很不服气,要跟环保局对簿公堂,最终还是撤诉并缴纳了罚款。“新环保法不是‘棉花棒’,而是‘撒手锏’!”咸阳市环保局执法人员说。

  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突破性地明确了按日连续处罚等重要执法手段,降低了环境污染入刑门槛。据环保部统计,2016年,全国查封扣押案件为9976件,停产限产5673件,按日连续处罚1017件,分别比2015年增长138%、83%和42%。今年以来查处案件力度不减,有效遏制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5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修订的法律达十几部之多,除了新环保法,还有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等。“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最严格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法律长出了‘钢牙利齿’,有力惩治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更好地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孙佑海说。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巍然矗立,作用显著。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在立法层面为破坏生态行为‘放水’”“不作为、乱作为,监管层层失守”……今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措辞严厉,一针见血,社会广泛关注,百姓鼓掌叫好。

  包括甘肃省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的几十名领导干部因此被严肃问责。“过去,来自民生改善的压力和加快发展的冲动,共同构成惯性思维,养成侥幸心态,阻碍了向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理念和方式真正转型。”被问责的干部痛定思痛,诚恳反思。目前,甘肃省大规模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保卫这座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场环保问责风暴,也警醒其他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遵循发展规律、守护绿水青山,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再也不能简单地以GDP论英雄”“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共识,化作自觉行动。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动真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