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巴西里约葡中双语学校中国文化特色初显

13.05.2015  16:25

自2015年2月9日正式开学运行至今三个月以来,由我校与巴西里约州教育厅共建的巴西里约葡中双语学校(Colégio   Estadual Matemático Joaquim Gomes de Souza --- Intercultural Brasil-China )在中文教学及各项活动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母亲节,在巴西是仅次于圣诞节的节日。在2015年母亲节到来之际,双语学校的中文教师在学校召开家长会之际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母亲节庆祝活动,向家长、尼特罗伊社区及学校全体教师汇报三个月来的中国语言与文化教学成果,孩子们的汇报让家长们惊喜连连。11点钟,8个吹奏葫芦丝的孩子一亮相就让家长们感到十分意外;一首《孔雀轻轻跳》演奏完毕,会议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演奏自己从未见过的中国乐器,一位家长热泪莹莹。 葫芦丝小乐队的领奏兼临时队长Felipe(中文名:韩家瑞)向大家介绍说,自己知道有葫芦丝这一乐器才几周时间,一周前才开始练这个曲子,但他特别喜欢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乐器(flauta chinesa--- 中国特色笛子),他觉得只要是用葫芦丝吹奏出来的,不管什么曲子都很有中国味道。 我校外语学院教师、双语学校中方负责人、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乔建珍说:“中国传统乐器的教授是我们在双语学校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学校传授的不仅是汉语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传播中华文化。我们从葫芦丝开始,因为葫芦丝极具中国特色,外形漂亮且易于掌握,孩子们极有兴趣。除了葫芦丝,我们还教授中国象棋、踢毽子、太极拳、书法等中国特色文体项目,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有事情可做, 通过文体活动培养兴趣,开发智力。我们还打算明年在孩子们中间组织一支舞狮队,努力将巴西的舞狮也纳入国际锦标赛。

葫芦丝演奏完毕,便是所有学生都参加的母亲节特别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看孩子们认认真真的演唱,听着他们那比较标准的发音, 在场的很多人都感到吃惊。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将一首完整的歌在特别的节日里献给伟大的母亲们,有些人感动地留下了眼泪。 歌曲唱罢,孩子们以中国的形式,深深地鞠躬,在齐声说出“谢谢妈妈!”之后,纷纷涌向自己的妈妈,并将他们自己精心制作、用中文写着“妈妈,我爱你”的剪纸送给自己的妈妈,快乐地与妈妈们拥抱、合影。加布里埃尔(Gabriel)是所有学生中对中文兴趣最浓的孩子之一。拿着孩子的剪纸作品,加布里埃尔的妈妈激动不已,她对在场的新华社记者说:“真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孩子学到了这么多东西!在巴西,很多人都特别喜欢中国汉字,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只是觉得图案很漂亮。你看,现在我儿子也能写了!而且还能给我讲这些字的意思!

在乔建珍老师的积极努力下,双语学校还筹建了中国角“阅览室”。当天的母亲节庆祝活动中,巴西里约的华人文化交流协会( Câmara de Intercâmbio Intercultural Brasil-China)向学校捐赠了第一批中文图书,大大丰富学生们的中文学习资源。该协会的陈丕立主席表示,如果需要,协会将尽最大努力支持学校的工作。这是双语学校收到的第一批当地华人组织的捐赠。

开学3个月来,除日常教学外,双语学校的中文教师还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中国民乐表演、参观了中国古代体育图片展。 随着我校合建的巴西第一所葡中双语学校落户尼泰罗伊,在校园周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在学校校园内,学生、老师、校园保安和清洁工见面都会用中文说“你好”;从学校附近的码头到公交车站,一接近双语学校,到处都能听到“你好”的问候声,每一个用中文问候的巴西人都非常自豪自己能用中文打招呼。尼特罗伊市政府也非常支持双语学校的工作。

2015年的巴西里约尼泰罗伊市,实实在在的刮起了一股“中国风”。

母亲节庆祝活动

孩子们把自己亲身制作的母亲节礼物——剪纸作品送给妈妈

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向双语学校捐赠中文图书

(供稿:国际合作处;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