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一氧化碳活化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06.09.2018  15:00

近日,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张怀玉博士, 在硼炔活化一氧化碳机理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学科顶级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 10.1002/anie.201805952,IF=12.102)。




CO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碳源。过渡金属在一氧化碳CO活化和氧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lyholder等提出的σ配键和反馈π键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过渡金属与CO相互作用的成键本质。其中,与CO的π*键对称性匹配的过渡金属d轨道参与形成反馈π键。近十几年来,p区元素化合物在CO活化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而p区元素并不存在占据的d轨道。      

张怀玉等采用量子化学手段探究硼炔化合物B2(NHC)2活化一氧化碳CO机理,研究发现,CO与B2(NHC)2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排斥,使得B2(NHC)2化合物中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空轨道自发交换,形成与过渡金属和CO相互作用类似的反馈π键,从而实现活化。

该研究对正确认识硼类化合物的类金属性质及硼炔活化一氧化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该工作由我校青年教师张怀玉博士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莫亦荣教授、厦门大学的吴玮教授、曹泽星教授合作完成,相关成果以河北师范大学第一单位发表, 张怀玉博士为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1805952

(供稿:科技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