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或将华丽转身

02.08.2014  09:43

校园足球或将华丽转身

■中断了七年的高中联赛将恢复

■足球场地和教师缺少是短板

□本报记者 魏若涛

提高全国学生的体质,体育将在中国未来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增加中小学的体育课时,并把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与此同时,教育部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此言一出,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这是否意味着“体教结合”的重要突破以及“校园足球”的华丽升级?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教育局、体育局的相关人士。

将在全市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

近几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袁贵仁表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

有媒体把袁贵仁这番话,解读为“体育进校园,将由体育部门向教育部门重心转移”。我市相关人士如何解读呢?“袁部长讲话后,我相信很快就会有相应的文件和配套措施下发,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市教育局司政体卫艺处处长熊平介绍。其实,增强学生体质,是近几年一个社会焦点并且很敏感的话题。熊平介绍,为了督促全市各所学校进行体育锻炼,市教育局出台了多项措施。记者获悉,从今年开始,市教育局将在市内五区及开发区、矿区建立7个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定期组织各所学校学生进行体质抽查。此外,针对没有上足体育课、不能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将实行“一票否决”。熊平分析,按照教育部的课改方案,体育课的比重将得到加强,体育中考的分值也有可能相应增加。

熊平表示,“我也是学生家长,所以深有感受,袁贵仁部长的讲话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很振奋,学生如果没有好身体,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高中联赛”将重现江湖

省会许多业余足球爱好者,都很怀念上高中时的踢球时光,因为那时在课时很紧的情况下,与同学踢足球,不仅是放松,还是团队精神的体现。

记者昨天获悉,在中断了七年之后,我市高中足球联赛将在今年9月初恢复,目前已有8所学校报名参赛。市体校副校长杨光,一直是我市“校园足球”的带头人,他对记者说:“其实石家庄的校园足球联赛一直是超前的,在2010年,我们就建立了全市小学、初中足球联赛,而大学联赛也已开展多年,很成熟了。唯一缺失的高中联赛,今年即将恢复,这样,石家庄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已基本完善。”杨光的说法,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可,昨天熊平介绍说:“从2010年开始,我市的校园足球和阳光体育一直处在上升势头,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全市近50支中小学足球队参加了校园足球联赛,而高中联赛将在9月初开战,可以说,石家庄的校园足球是超前的。”记者了解到,我市校园足球开展4年多来,不仅联赛体制得到了完善,还向省队输送了20多名足球苗子。

师资和场地是“足球进校园”短板

建立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并要长期扎根,落地到石家庄,会遇到哪些现实问题呢?熊平说:“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师资,就是专业体育老师的短缺;另一个就是场地问题。”她解释说,目前全市中小学,都存在专业体育老师、特别是足球专业体育教师短缺的问题,在一些县级学校和农村的学校,很多体育老师都是非专业,这也给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推广造成了困难。另外就是场地问题,众所周知,足球运动需要严格的场地,但在全市学校,还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供学生们踢足球。杨光介绍,目前全市2/3的中小学都铺设了人工草足球场,但在一些老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依然是土场和砖地,甚至就没有操场,这给足球普及开展制造了困难。

熊平介绍,针对这两个问题,市体育局目前正在积极与体育部门联系,希望能借合作来解决,比如说请一些专业足球运动员来进行现场指导,还有就是体育教师的足球交流和培训等等。

由于中国足球大环境不好,是不是许多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去踢足球呢?“其实这是一个误读,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有它的独特魅力,不仅孩子们喜爱,家长也喜欢,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孩子们能踢足球,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坚强性格和团队精神,现在问题是,需要与学校沟通课时安排,另一个就是正确引导学生们的运动意识。”熊平介绍说。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