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信贷能否成为新“蓝海”

22.12.2015  22:00

河北新闻网讯(刘向燔)近日,一则关于“大学生贷款买‘苹果6’手机,3万元滚成70多万元”的消息引发热议,也让大学生信贷再成热点。事实上,大学生信贷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数年前,银行就在校园市场竞相跑马圈地,但诸多风险问题让其一度放弃这一市场。时至今日,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校园金融也进入了一些企业的视线,成为电商以及分期付款购物平台眼中的“香饽饽”。

商家纷纷盯上校园信贷

据媒体报道,湖北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去年10月为了购买“苹果6”手机及其他消费,申请网上贷款。随后,他为了还贷款,不断拆东墙补西墙,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而这名大学生的原始贷款金额仅为3万元。

在这件事的背后,是各机构争夺校园金融市场的火爆和无序竞争。从去年开始,针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第二类为单纯的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包括投投贷、名校贷等平台;第三类是阿里、京东、苏宁等传统电商平台。

近两年,互联网巨头和电商平台越来越重视校园信贷业务,分别以投资和开设业务等方式切入校园金融市场。今年上半年,蚂蚁金服和京东分别投资了趣分期和分期乐,企图在校园金融领域分“一杯羹”。另外,蚂蚁金服和京东还分别推出了天猫校园分期和京东校园白条,进军大学生消费市场。事实上,不少P2P平台也将校园金融作为细分领域之一。比如,宜信推出了宜学贷,拍拍贷推出了“莘莘学子标”。

行业巨头和资本市场的纷纷入局,让校园金融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据悉,业内专注校园金融的平台约100余家。业内人士认为,大家都盯上这一市场,主要因为这个群体具有旺盛的购买意愿。

校园信贷高速发展

没有复杂繁琐的信用认证,不必开具财务收入证明,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和银行账号即可办理。在各大银行都已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之后,这样的低门槛更加吸引大学生群体。

从2013年进入大众视野,到开始井喷般的爆发,这个新兴的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据统计,其中67%的网站成立于2014年,今年成立的也占到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