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国际化”:中国肉食产业跻身世界前列的必经之路

28.07.2014  15:51

  六十一花甲,从此再出发。近日,第二十届世界肉类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大会在总结中国肉食行业60年辉煌成就的同时,深入探讨了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受到了全球肉业人士的高度关注。金锣集团总裁郭维世提出通过 “新五化运动”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引发热议。其中,“标准国际化”为解决行业标准短板提供了新思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来自中国肉协的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肉类总产量突破850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60公斤,肉食消费对“”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是,资深肉业分析师蒋从文指出,中国肉食行业仍存在生产标准不完善、标准技术水平低、与国际接轨程度低的问题,无法满足肉食消费对“”的高要求,直接阻碍了行业发展,。因此,健全和完善肉类食品标准体系是推动中国肉食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专家同时表示,欧美等国际肉类强国执行高水平的行业标准,是中国肉食产业学习的榜样。然而,这些国家同样经历过标准不完善的阶段,但通过加强管理、改进工艺、完善标准,最终形成了科学、完善、规范的肉类食品标准体系,为本国和世界供给高质量的肉食制品。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的大好机会:通过引进技术、资本、管理经验,接轨国际标准,提升行业生产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面对标准之困,中国肉食行业不乏勇于探索的先驱。金锣集团总裁郭维世创新提出“标准国际化”:“要加快品质标准国际化步伐,提升品质保障能力,满足更高消费需求;要对标国际品质标准,增强产品开发实力;要大力推动国际标准化产品的本地化再创新,供给更高品质、更健康、更美味、更丰富的肉食产品。”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金锣积极践行“标准国际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专家指出,食品安全问题威胁着中国肉食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肉类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目前,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执行最为复杂和严格的生产标准,对产品的生产地、生产条件和生产过程等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认证。但是, 中国对肉类产品的安全和质量管理还停留在常规疫病检疫等基础项目上,农药、兽药、有害物质残留及产品分级认证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为提高品质保障能力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金锣自2008年就开始自建养猪场和自建饲料加工配套工程,以国际领先标准规范饲养技术及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了饲料开发、种猪培育、生态养殖、加工生产、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的“全生态产业链”的国际标准控制。同时,金锣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全面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参照国际先进标准严控产品质量,满足国民的高品质肉类消费需求。

  金锣不仅推行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还重视围绕本土化需求进行创新。金锣在国内率先创新生产保鲜肉和分割品,开创并坚守最高标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标准鲜肉;金锣针对国内肉食消费需求升级,采用火腿肠最高标准创新研发“无淀粉系列”,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金锣通过“标准国际化”,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品质,紧紧跟随“多元化、高品质、更健康”的肉食消费趋势。

  专家表示,金锣严格要求自身形成了示范效应;市场的积极反馈引发其他厂商跟进,带动了行业标准的全面升级。金锣先后发起倡议,联合行业其他龙头企业,主导修订了《畜禽肉制品加工中使用非肉类蛋白质制品导则》等3项国家标准,缩短了我国肉类行业与发达国家同行业之间的差距,提高了中国肉制品行业的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水平,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锣努力推行标准国际化初见成效,收到了市场和行业的积极回应。分析师蒋从文认为金锣集团坚持大健康产业链领先模式,严守行业领先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积极与国际化标准接轨,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带动消费和行业升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探索成果,值得行业研究和借鉴。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