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杰:倒下的吕梁需要在法治中站起来

04.11.2014  12:57

    今年6月以来,杜善学、聂春玉、白云等曾主政吕梁的副省级高官相继落马,市长丁雪峰、副市长张中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明珠被带走调查——吕梁,成了山西反腐的焦点。因此,吕梁这座英雄城市,被脚下的“黑金”绊倒。(11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举例来说,吕梁市副市长张中生是个“两能”官员,又能干又能贪。他最初是吕梁市中阳县粮食系统普通职工,后升任中阳县县长、县委书记和吕梁市副市长。副市长任上,他分管工业、煤炭等领域,其人性格、作风强硬,在培育民营经济,抓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安全生产以及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工作业绩较为突出。与工作业绩同样突出的,是他的“捞钱”能力。中阳钢厂是张中生的财源,他是中阳钢厂的实际控制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阳钢厂,在20多年间从一个小钢铁厂发展成“十里钢城”,资产达200多亿元。

    既做官又经商,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张市长这个“吕梁教父”跺上一脚,吕梁就能抖三抖。有目共睹的是,吕梁之“巨变”不过十来年的光景。与许多革命老区一样,贫困曾是吕梁的“标签”。但是变化始于2003年前后,随着国家经济提速,煤焦价格一路狂飙,吕梁境内富含用于炼焦、冶金的主焦煤,尤其是独特的4号主焦煤被誉为“国宝”级稀缺资源,最高价上涨到每吨1800多元。于是眨眼之间,曾经一度四处躲债、“吃不起大碗面”的煤老板,转眼成为千万、亿万富翁。在官员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煤矿的“生死”情况下,一些煤老板过年过节给官员送礼,送几万元就像“递一根烟一样”。新任省委书记王儒林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吕梁,意味之深,不可不察。

    回头看看,多年以来,煤炭产业从资源的配置、划拨,到小煤矿的几轮关停,再到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基本由政府一手推动,煤矿证照办理、安全设施验收等全由政府主导。于是,官员与老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就应运而生。煤老板可通过官员权力在资源审批、资源整合、土地征占以及社会关系疏通等方面获取利益,甚至为其亲朋好友谋取一官半职。官员在升迁过程中需要花钱“公关”时,煤老板就成为“提款机”。光天化日之下,双方狼狈为奸,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失衡后被“黑金”绊倒的吕梁,当地百姓生活并没有大幅改善,当地的贫困面貌和落后的社会事业状况没有改变,产业结构、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加剧,贫富差距加大。这里既有身家数百亿元的富人,更有依然全家几口人挤一口破窑洞的农民。此外则是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生态环境破坏、村矿矛盾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随之频频发生。这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是可悲的,也是危险的。

    想起了国家发改委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他在自己的一处房产中放置了2亿元的现金,被查办后,有网友讥讽说他为抑制通货膨胀做了贡献。不知道这2亿元里有没有吕梁煤老板的“贡献”,也不知道找地方私放巨额受贿现金的官员还有多少。想想看,要是都把受贿的钱偷偷存放起来,还真有“一石二鸟”之用,一来根本不怕财产申报和公开,二来拽住了通货膨胀的后腿。

    吕梁乃至山西官员腐败的大面积塌方事件,举世瞩目,为今日中国敲响了警钟。我们看到,执政党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是坚决的,尤其是高举法治旗帜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把反腐败推进法治轨道,让全世界为之喝彩。对于那些还抱着侥幸心理的腐败分子,让我们且行且信,他们迟早都会被收治于法治之笼,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风清气正的吕梁会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