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杨子荣牺牲的细节:枪栓为何被冻住射不出子弹?

06.01.2015  11:59

    随着小说《林海雪原》及由此改编的电影、京剧、电视剧的广泛传播,侦察英雄杨子荣可谓名扬天下,妇孺皆知。几十年来,关于杨子荣的文章也多得难以胜数。但杨子荣究竟是怎样牺牲的?关键时刻枪为什么射不出子弹?似乎至今仍留下不少谜团。2011年2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中,关于杨子荣牺牲的情况是这样写的:“(1947年)2月23日,在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杨子荣冲在最前面,由于他的枪栓被严寒冻住未能打响,被土匪的子弹击中胸部,英勇牺牲,时年30岁。”很多文章讲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时,也是这样说的。对此,人们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解放军和志愿军没少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下作战,很少听说有人因枪栓被冻住射不出子弹。这种说法似乎有悖常理。另一个疑问,说杨子荣“被土匪的子弹击中胸部”,是哪一个土匪?杨子荣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与土匪面对面遭枪击的?对此,社会上流传各种不同的说法。对于上述两个疑问,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1978年8月的一天,哈尔滨市作家、时为《哈尔滨文艺》(《小说林》杂志的前身)编辑的刘子成到宁安县(现宁安市)采访。那时我在宁安县委工作,有幸与他倾谈多时。闲谈中,话题转到京剧《智取威虎山》上,重点谈到杨子荣的牺牲。刘子成和我详谈了他采访杨子荣当年的老房东卢德权和亲手打死杨子荣的土匪孟老三的情形。后来,我又拜读了刘子成据此撰写的纪实作品《寻找郑三炮》,由此了解到有关杨子荣牺牲的一些细节。

    1974年的一个秋日,刘子成(电影《飞来的仙鹤》编剧)为撰写电视连续剧《座山雕家世》,专程来到“林海雪原”故地采访。在海林县(1992年设市)一位友人的陪同下,他直达边远山区的阳光村(原名半脸沟),住进党支部书记卢德权家。卢德权是杨子荣当年的老房东,对杨子荣和“座山雕”等知之甚多。就在这栋普通的草屋内,杨子荣度过了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后一个夜晚。

    听说省城作家要为杨子荣作传,卢德权老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提供了一切方便。他不仅不厌其烦地与刘子成倾谈了几个昼夜,还亲自找来两个当事人接受访谈。其中一个叫尤国太,曾当过土匪的伙夫,为匪首“座山雕”张乐山做饭十多年;另一个叫孟恫春,人称“孟老三”,此人也曾是“座山雕”的喽啰,在杨子荣化装带领小分队活捉“座山雕”的战斗中侥幸逃脱,后改换门庭,转而追随郑三炮。

    当年电影《林海雪原》和京剧《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各地上演后,牡丹江一带的不少百姓就风传打死杨子荣的那个土匪还活着,并且盛传那个土匪在看了电影和京剧后,常对熟人说:“威虎厅”哪来那么大的阵势!“百鸡宴”也不过是炖了几只小鸡……所传的那个“土匪”正是刑满释放的孟老三。

    刘子成到阳光村采访时,恰逢孟老三出狱不久,作为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回村继续接受监管改造。刘子成就去找孟老三问杨子荣牺牲的具体情形。面对刘子成的提问,孟老三既不慌张也不躲闪,有问必答,一股脑儿把他当年当土匪的经历吐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