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杨义宝出资30万建成家乡”幸福堂“

13.06.2015  18:24

图为杨义宝(右二)在“幸福堂”照顾老人们用餐。 李永利 谭红香摄

  自2002年以来,秦皇岛民营企业家杨义宝多次出资帮助卢龙老家改善村容村貌、办学条件,并多方扶贫济困——

  近日,由秦皇岛民营企业家杨义宝个人出资30万元建成的“幸福堂”,开始免费为卢龙县石门镇贾背口、南阚各庄、东阚各庄等4个村的33位残疾或贫困老人提供每日三餐。对邻村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幸福堂”还安排车辆接送就餐。“幸福堂”有4名员工负责每天采买新鲜蔬菜和肉蛋奶,保证荤素搭配,并定时为老人们供应时令水果。

  “义宝小时候就会体贴人、关心人。这些年,他能力强了,行善积德的事儿更是做得多……”坐在有空调、彩电的“幸福堂”里,83岁的独居老人张忠感动地说。

  今年51岁的杨义宝,是卢龙县石门镇东阚各庄村人。近年来,发家致富的他努力报效桑梓,极大地改变了家乡的面貌,改善了一些贫困群众的生活。他也因此获评2014年度秦皇岛市平民偶像。

  发家致富不忘造福乡邻

  从小在东阚各庄村长大的杨义宝,18岁就在建筑工地打工,推车、搬砖、和泥,每天都要干上十几个小时。后来,他办过塑料包装袋厂,经销过建材,搞过园林绿化。饱尝一系列创业艰辛后,他日渐富了起来。致富后的杨义宝,开始关心村里的公益事业,踏上造福乡邻的“爱心之旅”。

  2002年的东阚各庄村,村容村貌很差,街道狭窄不说,还常常垃圾遍地、污水四溢。杨义宝感觉很难受,他雇来3台装载机、1台挖掘机、6辆卡车,用了1个多月时间,将村内的500多吨垃圾全部清运。紧接着,他出资600万元,硬化街道7200延长米,建厕所4座,安装路灯80多盏,绘制文化长廊200米;此外,他还出资在村南和村东分别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新建了村卫生室。其间,为保工期和质量,他奔波在施工现场,每天休息不到4小时。

  “正是有了杨义宝的慷慨解囊和精心组织,东阚各庄村才成了全县乃至全秦皇岛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样板村。”驻东阚各庄村工作组组长张建勋说。

  东阚各庄村三面环山,每到汛期,凶悍的洪水从山上奔流而下,经常进院淹屋,让数十户村民谈水色变。为帮他们解决这一问题,杨义宝专门聘请水利技术人员勘探设计,投资150万元,修建了长1800米、宽4米、深2.7米的泄洪渠,并垒砌了坚固的防护坡。同时,配套修建了8座高标准的便民桥,彻底解决了汛期村民的出行难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因家境贫寒未能读大学的杨义宝,将自己的遗憾转化成厚重的捐资助教情结。2008年,他投资12万元,为阚各庄小学添置了桌椅、书橱和打印机等。2010年4月,他又投资2.5万元,为学校添置了乒乓球台、玻璃钢篮板、运动服和运动鞋等。

  2012年,杨义宝又出资组织阚各庄小学部分师生到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安排骨干教师赴外地培训学习;在学校设立奖学金,鼓励教学成绩和学习成绩突出的师生。“杨大大来了……”每当杨义宝走进校园,孩子们就会雀跃着聚拢在他身边。

  愿当贫困群众的“主心骨”

  “义宝是个好人,这些年多亏了他帮衬我……”提及杨义宝,东阚各庄村村民李志勇感激不已。李志勇患重病常年卧床,看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许多债务。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杨义宝多次派车安排他去外地看病,还为他支付医药费5万多元。

  扶贫助困,是杨义宝善行义举中的重要内容。“承包”74岁的李忠元老人春种秋收的农活;资助2户患癌村民医药费,帮他们盖起新房子;帮助49户困难家庭修建院墙;定期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困难残疾人家中……近年来,他为多名群众“雪中送炭”。“有难处找义宝”,成为当地不少困难群众的口头禅。

  桃林口村小学教师贾忠遇意外卧床不起,妻子又因脑瘤手术失去劳动能力,上大学的女儿贾红只好休学回家。杨义宝听说后,为这个家庭送去了5000元钱,并承诺负责贾红上学的全部费用。如今,在杨义宝的资助下,贾红已完成学业。自2002年以来,杨义宝已资助了附近村庄的80多名中小学生和20多名贫困大学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2年,杨义宝以个人承包、土地流转等方式,取得了东阚各庄、南阚各庄、宣庄坨三个村的1.33万亩坡地及荒山滩地使用权,聘请专家制定综合开发规划,致力于建设集科研科普、精品农业、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保证农民利益,他提出,村民既可以把土地流转到公司,获得土地承包金、赚取红利,又可以来公司上班挣钱。目前,已有200多名村民成为杨义宝公司的员工。他还成立了林果、养殖、种植三个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330户。

  在杨义宝家的门楼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门不大楼不高义通天下,才不多德不少宝入善家。”显然,行善事、做好事,已成为杨义宝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