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继往开来——不断充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经贸内涵

21.09.2015  10:35

金气秋分,春华秋实。

按照中国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将是一次增信释疑、聚焦合作、面向人民和开创未来之旅,将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一步指明方向,开启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中美经贸合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这一特殊时刻,回首中美经贸合作36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犹如翻看一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每一个画面背后都隐藏着许多动人的甚至是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留下了回味悠长、发人深思的历史印迹。

抚今追昔,透过一幅幅历史画卷,着眼新的时代要求,继续推动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向前发展,对于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破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长期横亘在两国之间的坚冰渐渐开始消融。

尽管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不明白这一历史性时刻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但充满着敏锐市场嗅觉的商界人士,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巨大变化。那时,来到中国的美国游客,一个很大的困惑是喝不到可口可乐。这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饮料,在中国市场上却难显踪影。于是,一系列围绕着如何引进和生产的商业谈判开始了。

1978年12月13日,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谈判之后,中美双方企业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明确美国可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开设专厂灌装并销售。在装瓶厂建立起来之前,从1979年起可用寄售方式由中国指定企业安排销售。自此,可口可乐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国企业。

巧合的是,在北京饭店同一层楼另一间会议室里,中美两国正进行恢复邦交的谈判。3天后,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半个月后的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大门的开启,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就是在这一年的7月,中美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规定“对来自或输出至对方的产品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由此,两国的经贸合作框架逐步开始建立。

这一时期,中美经贸往来从少到多、由浅及深,逐步发展起来。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恢复时,双边贸易额只有1288万美元,到了1978年已经增长到9.9亿美元。当时的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粮食、纺织品原料、化工品、机械及技术产品,向美国出口土畜产品、工艺品和五金产品。

就在中美商船开始往来于太平洋两岸的时候,中国自身也在悄然发生着各种变化。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美可口可乐协议达成的5天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由此,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启航:摸索前行中的中美经贸合作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演进,中美经贸关系也开启了新的航程。

3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美国百姓还都对中美恢复直接贸易往来后的第一次展览记忆犹新。那是1980年的9月—12月,中国先后在美国的旧金山、芝加哥、纽约等三大城市,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整个展览接待美国观众近70万人,成交额近3000万美元。

就在这一年的11月,美国也在北京举办了经济贸易展览会,参展的753个团员,展出了石油、农业、交通运输、电力、纺织与消费品生产等设备。

初开大门就展现出来的良好前景,进一步激发了双方巨大的合作热情。中美陆续签订了纺织品协议、民航协定、海运协定和领事条约,为两国间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83年,中美商贸联合委员会成立,这一机制后来被誉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灭火器”,并成为促进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

自1979年至1988年的十年中,中美双边贸易额从24.5亿美元跃升至82.6亿美元,翻了两番,年平均增长率达14.4%。

这一时期,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国内建设步伐,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在中国沿海的城镇上,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开始通过“三来一补”等各种合作方式,生产世界各地需要的产品。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消费者渐渐穿上了中国工人制造的服装、鞋子,而中国消费者第一次认识了个人电脑、打印机这些来自美国的先进产品。中美贸易结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不再全部是农副产品、畜产品、陶瓷和玩具,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开始迅速增长。198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16亿平方码,金额达22.4亿美元,成为对美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随着中国吸引外资力度的加大,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机电产品、轻工业品、有色金属等也有较大增长。

伴随着经贸往来的发展,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问题,也被提上了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1986年7月,中国正式向关贸总协定递交了“复关”申请。1999年11月15日,经过六天六夜的谈判,中美在北京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年12月27日,美国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尽管经贸关系也不时受到各种复杂因素干扰,有时甚至剑拔弩张,但中美经贸合作始终向前推进。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805亿美元,比1979年中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这一数据本身,就是对合作共赢最好的历史诠释。

扬帆:全方位拓展的利益交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美经贸关系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两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4年,中美商贸联委会升格为副总理级。2005年11月,经过七轮谈判,中美签署了《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彻底解决了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相关的纺织品贸易问题。2006年12月,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2013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中,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之后,有近1.2万亿美元的货物和超过170亿美元的投资往来于太平洋两岸。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规模达到创纪录的5551亿美元,比建交初期扩大了227倍;双向投资存量超过1420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贸易和投资带动两国产业融合加深。中国迅速成为美国农产品、飞机、汽车等产品的重要海外市场,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也从家具、玩具、纺织品到手机、电视机、打印机、平板电脑等,涉及各个领域。今天,得克萨斯的棉农、制造波音飞机的工人、佛罗里达的建筑商,中国成千上万企业、工人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都在分享中美经贸合作的好处。

这一时期,中美在各领域、各层面的沟通和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经贸扩展到科技、旅游、文化、教育、能源、金融等多个方面。中美两国政府间建立了90多个各层级的对话机制,涌现出了40多对友好省州和超过200对友好城市。据统计,每年两国人员往来已接近45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1.2万人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平均每17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在两国起降。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经贸合作日渐超出双边范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影响。在G20、APEC、WTO等一系列国际舞台上,两国加强了政策协调。在2013年底达成的世贸组织“巴厘一揽子协定”中,中美共同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使久拖不决的多哈回合取得重要突破。2014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中美就尽快恢复和结束《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取得共识,为推动达成世贸组织成立19年来第一份关税减让协议创造了有利条件。中美还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达成重要共识,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树立了合作的典范。这样的合作范例不胜枚举。中美经贸经过长期的共同合作,勾勒出“中国赢了”“美国赢了”“世界赢了”的多赢画面。

镜鉴: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弹指瞬间,历史如镜。36年,中美共同见证了经贸合作的脉络演变。每一个节点,都让我们感慨万千。

36年来,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历经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景,既经历过“冷战”,也经历过“蜜月”;既遭遇过“低谷”,也触碰过“高峰”,虽然一路坎坷,始终相向而行。

36年来,中美经贸关系顺应历史潮流,合作与对话的呼声始终压过了不和谐的杂音。中美经贸合作成为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史为鉴。中美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积淀了诸多经验启示,弥足珍贵,值得汲取:

——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中美经贸合作不断前行营造了良好氛围。对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定位,中方领导人将其比喻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美方领导人称之为“”。尽管叫法不同,但都体现出两国领导人对经贸关系重要性的认识高度一致。正是得益于此,中美合作交流的航船尽管历经风浪波折、遭遇磕磕碰碰,但始终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两国经济结构的优势互补,为中美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中美在要素禀赋、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创新实力等各个方面差异明显,互补性很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与美国企业的资金、科技、创新及管理优势相结合,为双方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带动了中美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

——两国企业的开拓进取,为中美经贸合作不断拓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今天,数以万计的企业家往来于中美之间,两国业界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市场敏锐性和创新精神,全方位推动了各领域合作的快速发展。尽管在不同时期,两国业界也出现过不少矛盾和摩擦,但更多的是不断涌现的合作商机和利益。

36年的中美经贸合作历程充分说明,中美两国不是零和博弈的对手,而是互利共赢的伙伴。2013年,在安纳伯格庄园中美元首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已形成结构高度互补,利益深度交融的经济关系。”奥巴马总统强调,“双方确认经济关系作为双边关系的核心重要性。”尽管经济和社会制度迥异,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但中美互为重要经济伙伴的历程证明,大国之间并非注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中美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正如近期基辛格博士所说的,目前国际社会有一种说法认为中美关系到了“临界点”,但在观察中美关系发展的近50年中,有关“临界点”的说法就出现过好多次,但事实上他所经历的八任美国总统和历任中国领导人都采取了同样政策,所以中美必须合作。

远望:开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篇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兴市场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虽然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要素禀赋,但是,互利共赢一定是双方更大领域和规模合作的基石。习近平主席即将开始的访美之旅,既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在关键历史节点上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步入新阶段的关键之旅。中方希望与美方一道,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美全方位经贸合作,为充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做出务实之举。

——务实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经贸合作。领域更广、平台更多、内容更实、效益更好,是近年来中美经贸合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以省州合作为例,中国先后有23个省市,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芝加哥市、艾奥瓦州、得克萨斯州、密歇根州、华盛顿州建立6个贸易投资联合工作组;两国还在探讨建立促进中美地方经贸合作的工作机制。随着这些工作的推进,双边将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为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拓展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援助第三方合作等领域,也有望成为双方合作的新领域和新亮点。中国还将继续搭建更多的开放平台,发挥业界在市场信息、技术孵化、创新驱动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推进和服务于两国经济结构调整。

——妥善管控双边经贸领域的摩擦与分歧。随着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发生摩擦与纠纷难以避免。但从中美经贸关系的大局来看,摩擦始终是支流,合作是主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关键在于,中美双方要持续开展有效沟通,以积极姿态回应彼此关切,及时消除误解、化解矛盾。两国要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更多向两国业界和民众传递正面信号、抑制消极因素。双方应充分利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平台,加强对话与磋商,妥善管控分歧,不断减少双方的“问题清单”,扩大“共同利益清单”,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共同推动全球经贸治理体系的完善。维护开放的全球经贸体系,对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双方正在加快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现已进入负面清单谈判阶段。双方将争取尽早达成一个互利共赢的高水平协定,早日造福两国业界和人民,并为全球投资规则的完善进行探索。在多边、诸边、区域合作层面,中方也将与美方积极开展对话,共同围绕诸多全球性经贸议题加强协调,发挥更多的建设性作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共建的“一带一路”,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也可以找到利益交汇点。只要双方致力于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就可以向世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公共产品。

——积极维护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与结构再平衡的“新平庸”状态,总体复苏仍然乏力。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合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贸易总量的1/5。在稳定世界经济增长中,长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中国经济今年以来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增速出现了回落。但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增速仍然位居世界前列。

过去3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对全球进口的贡献率达37%,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总体良好,增长动力更加均衡,经济结构更加协调,各领域改革推进的成效正在显现。

我们也注意到,美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施扩大出口倍增计划,积极引进外国投资,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技术、高速铁路、无线网络等新兴产业。这将为两国和世界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提供机遇。中方愿同美方携手合作,为促进世界经济迈向复苏轨道做出努力。

翻阅历史,如揽长河。

综观36年中美关系,尽管经历过政治上的惊涛拍岸,也曾遍尝经贸上的风风雨雨,但是,两国政治和经贸关系都能始终求同存异,相向而行。

以史为鉴,放眼未来。

习近平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中美关系中的重大历史节点。中美经贸合作也即将开启新的航程。

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中美两国携手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充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经贸内涵,为提高两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对中美经贸合作的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为商务部部长)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