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字调研报告228条建议 河北省政协创新工作的2014

06.01.2015  13:02

围绕12个事关河北大局的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近11万字的调研报告,提出228条建议;连续三年关注大气污染防止,创新督办1号提案,形成工作品牌机制……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省政协坚持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紧扣改革发展大局履行职能。

去年2月,省委决定将12个题目交给省政协,建议进行深入调研,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赵建明负责的是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的专题调研,从4月份开始,赵建明和调研小组在我省各地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一个乳制品企业审批难的故事让他非常触动,“按照上级的规定,乳制品的运输许可证下放到了县里,但是群众到县里面去办理这个许可证的时候,县里也承认权力下放到县里了,但是表格我没有,你还要到市里去领这个表格,这反而又折腾群众不是。

两个月的调研中,中小企业向他们反映最多就是在行政服务中心办事难、跑腿多、期限长、成本高,个别窗口还成了“二传手”‘收发室’。一结束调研,赵建明和他调研小组连续几天写下基层最真实的声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形成调研报告,交给省委省政府,“你这个窗口成摆设了,群众还要去跑腿,所以说意见非常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建议提升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水平,把窗口开的更大一点,要充分的授权,擦得更亮一点,有什么权利一定要给老百姓讲的清清楚楚的。

在去年9月,全省建立省、市、县三级平台,推行完善“两个代办”制度,这一制度的推广,让企业拍手称好,这也让赵建明和他的调研组感到欣慰,“省委省政府的意见,专门就提出进驻中心的窗口单位要充分的授权,最大限度的缩减审批程序,减少厅外办理的环节,在窗口能办的事一次办清,一次办结,给群众最大便利。

与赵建明这一小组同时调研的还有11个政协调研小组,围绕开发区体制问题、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等问题展开调研,每个小组都由政协副主席带队,由专家学者组成。半年多时间,12个调研组深入全省230多个乡镇,走进700个企业、机关、社区等基层单位,与3000干部群众交流,最后形成近11万字的12份调研报告,共提出228条建议。

在抓12项调研的同时,省政协发挥提案的督办职能。去年省政协的1号提案为《科学治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这是省政协连续 3年关注雾霾天气。

省政协秘书长郭大建:首次尝试以主席会议督办一号提案,专题听取提案工作进度情况汇报;首次尝试以省政协常委会议督办一号提案,同时,将所有主会办单位一号提案答复,印发各位常委进行评议,以更高层次督促一号提案的办理落实。

主办单位之一、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从民说,省政协步步深入,问题抓得准,建议提得实,“政协常委对你点评,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这次也促进我们把大气污染工作,特别是科技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在省政协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我省11个设区市的政协主席都开展了1号提案督办,推动解决了一批实实在在的问题。1号提案工程,成为我省政协工作的品牌。不仅如此,省政协汇聚各方智慧,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2014年,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共收到提案748件,经审查立案交有关单位办理的740件。到年底,提案已全部办复,办复率为100%。(河北电台记者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