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女娲确有其人?请到女娲故地访一访

04.05.2015  12:20

娲皇宫庙会(景区提供)

打扇鼓、扭秧歌、唱大戏,独具特色的索堡娲皇宫庙会于农历三月初一拉开帷幕。四村八乡的民间社团全副古装穿戴,手举祭旗、长龙、功德旗等,浩浩荡荡来到娲皇宫景区朝拜女娲,祭祀祈福,场面十分壮观。

索堡镇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它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在山脚下远远看去,有“活楼吊庙”之称的娲皇阁坐落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渗透着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华夏祖庙”。

悬楼吊庙娲皇阁(资料图)

上古神话中,这里曾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形成有千余年历史的娲皇宫庙会。

一位东北游客:“女娲就是我们的祖先么,女娲补天,她是比较神圣的,我就特别想来这边看一下。

女娲补天造人,并不只是一个美丽离奇的传说。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李长荣:“女娲确有其人,她是一个母系社会出色的部落首领。当时不会盖房子,女娲在这个山洞里住,山洞漏了,那要补这个山洞啊,女娲用炼好的石灰往那放,它就不漏了。炼石不光是补天,大河发水也要挡,也要用石头来堵,这是炼石补天最开始的原型。

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李长荣(右一)给记者孙伟(左一)、张娜(左二)一行讲述女娲故事(安倩摄)

古文献记载,女娲原名为风里希,女娲的称谓是后人奉其为神时所起,记载中,女娲还建立了第一个婚姻家庭,让华夏后代不再“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这成了“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蓝本。

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始祖女娲曾经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的原始部落,如今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成为全国准5A级风景名胜区。恶劣的生存环境已然不在,但女娲所代表的创造与拼搏精神,却世世代代地影响着索堡人。

中黄山脚下的千亩冰葡萄制造庄园(张娜摄)

中皇山脚下,清漳河蜿蜒流过。清漳河两岸曾是乱石嶙峋,土地难以耕种。但就是在这样的乱石滩上,索堡镇的百姓运土造田,建起了占地1500亩,全省最大的冰葡萄种植观光及冰酒制造基地,基地技术总监曾国民说,古有女娲补天,今有百姓造地,这算得上是又一个奇迹。

曾国民:“做冰酒的那个冰葡萄的话,要达到那种特定的气候,它是要在-8℃到-13℃挂一个星期,在特定的温度采摘,就是凌晨两三点采摘的才算冰葡萄。叶子都落了,葡萄还挂在树上,葡萄是深紫色,下雪有那雪花的时候就特别好看。

基地技术总监曾国民(左一)接受记者孙伟(左二)采访,讲述冰葡萄挂在枝头的美景(张娜摄)

记者:“容易吗去改造这个河滩?

曾国民:“因为它是乱石滩,很高的石头,全部推平了再垫土,费了好大力气,也算一个创举吧。

基地技术总监曾国民(右一)接受记者安倩(左二)采访,讲述冰葡萄挂在枝头的美景。(张娜摄)

两岸之间,清漳河水清冽甘甜,当地百姓砌石成堰,建起了冷泉生态养殖基地,这里养殖的最大的鲟鱼重达二、三百斤,个头大得像头猪。养殖大户索爱林告诉记者,这样的鲟鱼价格可达50块钱一斤。而鲟鱼的鱼籽则更加珍贵,市场上都是按克卖,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三五百元,比黄金还贵。

索爱林:“这个得是泉水,自然水才行,循环着走,死水不行。当地山泉水给我提供了便利,来女娲(娲皇宫)旅游的就顺便来我这观赏看鱼吧,吃鱼,我们这块绝对是宝地,利用山泉水就能发家致富。

记者:“也是得益于这方水土,这块女娲文化是吗?

索爱林:“是是是。

鲟鱼养殖水池(张娜摄)

记者安倩(右一)采访养殖户(张娜摄)

回望高与天齐的娲皇宫,记者感悟到,人们对这块土地的景仰并不仅仅因为一段优美的上古神话,更是因为这方水土上的百姓改造自然、再造神奇的精神品质。

(河北电台记者孙伟、张娜、安倩,邯郸台记者赵峰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