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传承六百年的宫廷古乐 您听过么?

08.06.2015  03:16

廊坊固安的屈家营是华北平原上一个平常小村,600多年来,这里的农民,用粗糙的手,淳朴的心,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一套珍贵的明代古乐,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

屈家营村“乐圣苑”音乐会堂(史雅博 摄)

今年,屈家营音乐会迎来重建29周年。在屈家营村花80多万自建的“乐圣苑”音乐会堂里,笙管齐鸣,24名新老乐手身着传统汉服,正“满棚”演奏古乐曲目《张公赶子》。

屈家营村党支部书记胡庆军:“音乐会的来历是明朝永乐年间,所有曲目融入了佛家、道家和儒家元素。

记者李春霞(左)采访屈家营村委会主任胡庆军(右)如今屈家营村容村貌大幅提升,连地面上的地砖都有古乐印记(史雅博 摄)

悠扬空灵的古乐仿佛把人们带回到600多年前,整套古乐兼备北方音乐的粗犷豪放,和南方音乐的典雅清幽,高潮时如万马奔腾,低回时如小桥流水。胡国庆自豪的说,音乐会最荣耀的一件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村里一个在皇宫里当差的人把皇七子淳度亲王允祐请到村,招待自然缺不了音乐会出场。曲罢,深受感动的允祐欣然命笔,题写了“庶民乐会”的四字匾。

胡庆军:“康熙60大寿的时候,(淳度亲王)介绍音乐会到皇宫演出,康熙皇帝龙颜大喜,赠给我们笛子、笙、龙凤旗、黄御伞,现在我们唯一还剩一个八孔白玉管。

八孔白玉笛照片(李春霞 摄)

明朝流传下来的古笙(李春霞 摄)

关于屈家营古乐的由来和流传,有很多轶事传说,但当代音乐会的起死回生、再次重建,得归功于村里的传奇人物,屈家营音乐会理事——今年76岁的林中树。

林中树:“我就是一个普通种地的农民,我不会表演屈家营音乐,听没有少听,每年正月十五、七月十五演出我都会去(音乐会现场)玩。

30年前,也就是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林中树正担任着屈家营生产队队长。那年,村里一帮人找到他,问他,“还许不许咱演出?不让演,咱就把铜钹卖了铜。”这些人都是民间乐社屈家营音乐会的老乐手,以前主要在庙会、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演奏。但文革时音乐会被当做封建糟粕禁演了,这一停就将近20年。音乐会还能不能恢复演出?当时老林心里可没底儿。可他就是觉得,老祖宗留下的古乐不能就这样消亡。

林中树:“从85年冬天开始,到86年3月,8趟进北京,这8趟才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1986年3月,林中树终于找到了中国音乐学院的乔建中教授一行9名专家,乔教授听完一曲,又惊又喜!

乔老师当时就答复了,你这个东西不是四旧,是国宝!我们帮助你发扬光大!他说,我希望屈家营的父老乡亲,别当败家子,给(音乐会)传承下去。

这屈家营古乐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民乐大家们如此惊喜?中国音乐传播学会副主席张伯瑜:“音乐会展示了中国人原有的音乐创造性思维,是跟西方音乐思维完全不同的。

屈家营古乐是一种吹奏、打击乐,一共保存下来40多套曲目。拿出古乐谱,如果不是事先告知,外行人压根不会想到这是曲谱。每个音符像是日语的假名,除了曲子名用汉字书写,看其他符号就像是在“看天书”。

屈家营音乐会会长胡国庆:“是工尺谱,上面没有音符,跟简谱不一样。口传心授,我唱一句你唱一句,自学不了。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张振涛说,屈家营古乐的记谱方式就是中国古代的“工尺”谱。 

翻拍屈家营古乐谱——工尺谱(史雅博 摄)

张振涛:“抄于1948年,在屈家营的乐谱前面有这样一段记载‘第四次续谱’。和敦煌藏经洞的藏谱写法上完全一样,可见在民间这种写法一脉相承,从来没有断过。

这谱子“价值连城”,更难得的是,同时还把活生生的演奏原汁原味传承下来,堪称“中国民间古乐的活化石”。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老所长张振涛:“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就在我们近在咫尺的河北平原上,竟然储存了这么好听的音乐!具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含量,原来我们对此一无所知!真是我们的惭愧!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先生,他在音乐界有非常高的威望,他每年都去(屈家营),总是带上两瓶好酒。

2006年,屈家营古乐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西安仿唐乐舞、湖北编钟乐、北京智化寺音乐并称中国四大古乐。

64岁的屈家营音乐会会长胡国庆说,要培养一个能演奏的乐师至少得5年,古乐“难学易忘”,招10个徒弟一般只能培养出两个。按照老传统,古乐“只传男不传女、只传内不传外”,但现在屈家营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选拔培养优秀的传承人越来越不容易。

胡国庆:“各行的手艺都是徒弟请师父,但是音乐会是师父请徒弟,就为了不让失传。老人们担心失传,上(徒弟)家找去,请徒弟和家长吃一顿饭。

2013年,屈家营音乐会做出了一个让老祖宗想都不敢想的决定,开招女学员。

胡国庆:招了两批女学员,现在留下了17个。我们只教媳妇不教姑娘。

女学员:“刚开始学的时候,字也不认识,唱也唱不出来,就不想来了。公公婆婆挺支持,都想让我学。下功夫,录到手机上,晚上都睡不着觉,一宿一宿睡不着,就是听,老公都受传染,老公都会唱!

记者史雅博(右)采访屈家营女乐师杨洁(左)(李春霞 摄)

昔日皇宫锡荣典,今朝乐府获银冠,登堂入室悠扬乐,喜看农家舞大千”。600年的屈家营村古乐老树新花,雅韵远播。

胡庆军:“下一步,把河北省的冀中笙管乐以屈家营音乐会为龙头,弄一个联合体,申报世界非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李春霞 摄)

(河北台记者冯慧杰、李春霞、史雅博、刘梁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