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一代文宗纪晓岚从这里走出

23.05.2015  09:27

一杆烟袋,一部四库全书,一册阅微草堂笔记,一生宦海浮沉,穿越200年的光阴,记者来到纪晓岚故里——沧县崔尔庄镇,寻找当年一代文宗的故事。

纪晓岚文化园入门处的“一代文宗”景观石。李春霞 摄

走进位于沧县崔尔庄镇的纪晓岚文化园,迎面一块巨大的景观石刻着“一代文宗”四个大字,穿过曲栏、水榭、拱桥,假山掩映中,一柄生铁铸成的“大烟袋”,长约8米、重21吨,堪称世界之最。纪晓岚烟瘾大,号称“纪大烟袋”。现在,纪晓岚文化园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纪晓岚文化园业务经理李恋说,以后文化园的文化味将更浓。

纪晓岚文化园中的铸铁烟袋。李春霞 摄

李恋:“将来这个北面墙上,我们会把纪晓岚的乌鲁木齐杂诗刻在上面,在东面这个墙上我们会把纪晓岚经历的事件制成故事展示出来,让游客深刻的感受到当时纪晓岚在边疆写下这160首乌鲁木齐杂诗的过程。

纪晓岚文化园所在地是纪家南花园旧址,纪晓岚小时候就生活在这里,当地人将纪晓岚称为“神童”,李恋给记者讲了一个纪晓岚巧做对联的故事。据说,纪晓岚小时候在街上和小伙伴们玩球,不小心把球扔进了太守的官轿。别的孩子四处逃散,纪晓岚却上前拦轿索球。太守见他聪明伶俐,就想出个对联考考他。

李恋:“这个太守就出了一个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晓岚他就想了一下,跟太守就说了:‘太守二千石,独公……’,说到这儿纪晓岚不说了,太守说,你为什么不往下说了?纪晓岚就说了,太守大人你要是把球还给我们,就证明您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就是‘独公廉’,要是不还给我们,就是‘独公贪’。

纪晓岚才华横溢,最大的成就是编撰了《四库全书》。清代洪亮吉称他“当代无人可并论”,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文宗。

沧州纪晓岚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忠志:“真正的才能还是表现在学问上,他最大的功业还是编纂四库全书和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你想我们平常人一辈子能读一万本书嘛,纪晓岚不单单是读了,而且把这每一部书都要写个提要,简单的概括这部书的特点,这个东西直到现在还是学者们治学时候参考的重要的资料。

在沧州博物馆,我们看到复原了的纪晓岚书房——阅微草堂。

博物馆导游:“这是纪晓岚的文具箱,总计19件文房用具,纪晓岚文具箱不仅做工精细,携带取用便利,而且其中每一件文具上都刻有铭文,内容颇似座右铭,充满了警喻、训诫的意味。

晚年纪晓岚备受恩宠,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但是此时,他却称自己日感疲惫,“无复著书之志,唯时作杂记”,《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

纪氏后人保存近300年的家谱。高丽红 摄

纪晓岚是沧县崔尔庄镇景城村纪氏后裔,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纪根栓是纪氏20世后人,在他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一本纪氏家谱,这本家谱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上面清楚地记载着纪晓岚的名字。

纪根栓:“这家谱是姚南公做的。

记者:“姚南公是谁啊?

纪根栓:“姚南公是纪晓岚的父亲,当时是姚南的知府。

在老乡的指点下,记者在崔尔庄镇北村找到了纪晓岚墓。崔尔庄北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旗,指着墓地几块不起眼的石碑和石兽残块向我们讲述了这里曾经的辉煌。

张玉旗:“这是下马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那是嘉庆皇帝亲笔御赐的九龙碑,你看这些个残物不都是石王八嘛,这石王八驮着那个九龙碑。

河北电台记者李春霞(左二)采访崔尔庄北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旗(左一)。高丽红 摄

经历了200多年风雨飘摇后,曾经的恢弘如今已荡然无存,墓地看不见青松翠柏,只有四周环绕的茂密枣林。

张玉旗:“他为嘛埋到我们这儿?当时我们村是人家纪家的佃户村,人家的庄园,因为他官太大了,不能和老人埋到一块,欺祖,所以说另立门户,他这是和马夫人的合墓,纪晓岚下面有四个儿子,十一个孙子,都在这儿埋着。

崔尔庄盛产金丝枣,纪晓岚小时候就在枣林里玩耍,也酷爱吃枣,沧州纪晓岚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忠志说,《阅微草堂笔记》等著作中就记载“崔庄多枣,动辄成林”。

李忠志:“他写道,崔庄产枣,用车辆运到北京去,还随漕运卖到江南,我们家乡很多人就靠贩卖枣为职业,这个他说的很清楚,从那个时候崔尔庄这个地方的枣就往外卖。

现在,在崔尔庄“纪晓岚故里”的牌坊旁边,就是我国最大的红枣交易市场—沧州红枣交易市场。

市场总经理张伊晖:“我们大小的门市大概是470多家吧,每天是2、3千个客商在我们这常驻,我们的交易量全年是130万吨,交易额是在180亿元。

沧州红枣市场三期工程一角。吴思妤 摄

(河北电台记者魏燕智、孙立宏、李春霞、丽红、王杰、沧州台记者吴思妤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