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驻村工作组帮村民剜掉了“垃圾毒瘤”

10.08.2014  20:23

垃圾随风刮、苍蝇到处爬,这是行唐县李七里峰村以前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因为人人嗤之以鼻的垃圾堆过去在村里随处可见,像“毒瘤”一样生长、蔓延了十几年。而今,这些“毒瘤”被来自市警察训练学校的驻村工作组彻底剜掉了!

眼前这个有些简陋的小广场虽然还没有硬化,但在村民李银法眼里却是十分珍贵的“宝地”,每天他都会抱着孙子在这儿玩一会儿,而在四个月前,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村民 李银法:原来这是个垃圾场,垃圾堆着有两米多高,我家就住对面,苍蝇蚊子乱飞,不敢开窗户,更不敢出来,后来工作组来了拉了2天100多车清理干净了,以后这就成俺们村儿中心了,这个小广场再硬化,装点健身设备。

过去,不仅仅是这个小广场,村里大街小巷的垃圾堆也是随处可见。十几年来,村民你扔一袋,我倒一铲,垃圾就像“毒瘤”一样在村里生长、蔓延。四个月前,市警察训练学校驻村工作组来到了这个满是垃圾的村子,成山的垃圾让他们皱起了眉头,但捂着鼻子进来,就绝不能再捂着鼻子出去。工作组出资4万余元,动员起村民,干了整整一个月,把村里大街小巷的“垃圾毒瘤”一个个清除掉。又在村口建起了4个固定垃圾池,实行每日清运。

垃圾清走了,街道干净了,可是工作组做的事儿并不是人人都叫好。原来,村里的臭味儿源不光是垃圾,李七里峰村原是非法加工红薯淀粉的大村儿,多数村民都在自家院子门口建起加工池,靠着非法加工赚些收入,整日盛满酸浆的池子终日散发着恶臭。

如果是直接取缔来硬的,伤感情不说效果也好不了。于是驻村工作组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讲政策、谈法律,软磨硬泡终于先拆掉了村里主干道上的21座大加工池,臭味儿小了,看着变干净的村子,村民也渐渐转变了对工作组的看法。

村民 李金法:拆的时候可不愿意拆,现在拆了也觉得好,原来这污染也确实难受,现在俺们村也没污染了,也不臭了,现在真理解他们了。

铲垃圾,除臭味儿,现在的李七里峰村焕然一新。为帮助他们保持住来之不易的环境面貌,驻村工作组从自己的办公经费中拿出1.8万元为村里配备了垃圾车,购买汽油泵改装了一辆洒水车,在村里聘请了三名卫生保洁员,专门清收村民家门口的垃圾。

驻村工作组 组长:下一步我们要为他们谋出路,想办法帮他们增加收入,现在已经在谈项目,打算在村里引入苗圃合作社和种植大棚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