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明谈河北风景名胜区发展

25.07.2016  23:30

  在连续两年开展全省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对49个风景名胜区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之后,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日前召开了全省风景名胜区工作现场会。通过多年努力,省内各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工作进展和现状如何?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或制度漏洞?下一步,河北省又将如何针对省内风景名胜区安排部署工作?对此,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贤明在会上作出了详细解读。 

  ■  工作成效显著 

  李贤明表示,自2015年1月《河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实施以来,省内各地对风景名胜区工作认识进一步提高。风景名胜区工作成为生态文明和美丽河北建设的重要抓手。几年来,风景名胜资源得到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项管理进一步强化,开山采石等破坏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景区环境容貌有了很大提升。全省许多地方依托于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风景资源,开展了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如保定涞水、涞源和易县、邯郸涉县等地,风景名胜区发展对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风景名胜区的品牌影响力在持续增加。李贤明认为,风景名胜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管理机构建设不断加强。各地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逐步健全,进一步强化了管理职能。例如,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统一领导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保护管理等事务,随着景区做大做强,以前由私人经营管理的鱼谷洞等景区也收归管委会统一管理。邢台市健全了市、县、景区三级管理机构,市园林局专门设置了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邢台县、临城县、沙河市成立了风景名胜管理局,各风景名胜区均设立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建设完善,有效保证了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是规划作用逐步显现。目前,河北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部编制了总体规划,其中野三坡、西柏坡-天桂山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秦皇岛-北戴河、避暑山庄-外八庙的修编规划已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查正修改完善,苍岩山总体规划修编已经完成了大纲阶段工作,嶂石岩、太行大峡谷、崆山白云洞、娲皇宫和响堂山的总体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查。省级风景名胜区省政府已经批复了10个总体规划,还有22个总体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 

  三是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通过开展执法检查、条例宣贯和建设项目清查整治等活动,各风景名胜区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其中,娲皇宫风景名胜区此前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执法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级别。各风景名胜区还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游客中心、登山道、游步道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旅游公厕,完善了景区游览功能,提升了景区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 

  四是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均规范设置了徽志、标识和界碑界桩等,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徽志、标识也在逐步健全。各风景名胜区加大拆违力度,关停景区内的矿山、采石场,有效制止了破坏景区资源的行为。野三坡、秦皇岛北戴河、避暑山庄、娲皇宫、西柏坡、水母宫等风景名胜区通过不断改造提升,区内环境容貌向高品质迈进。一些风景名胜区在资源监测、森林防火、游客组织、交通调度等方面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  问题亟待解决 

  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工作难度较大。李贤明表示,这几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仍发现一些问题亟须研究解决。 

  一是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有待加强。李贤明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对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价值取向研究不够、认识不到位,没有把风景名胜区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的地方把风景名胜区当成“摇钱树”,忽视了对自然资源本底的保护,并存在“申报主动,事后缺位”等现象。 

  二是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到位。实践证明,凡是机构健全、体制理顺的风景名胜区都能较好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景区与周边乡镇的关系,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但目前河北省仍有部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无法对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事务实现统一管理。 

  三是规划滞后,监管不严。李贤明指出,省内部分风景名胜区对规划工作重视不够,总体规划编制与报批抓得不紧、编制质量不高,对景区保护与发展起不到引领的作用。例如陵山—抱阳山的总体规划自设立至今仍没有编制完成;太行大峡谷、响堂山内重要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编制跟不上,导致项目建设无规划依据,个别项目与景区环境严重失调。 

  四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水电、公路、公厕、通信、游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是风景名胜区合理开发的重要条件,近些年各风景名胜区均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由于以往欠账较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任务较为繁重。这缘于建设资金难落实以及规划设计跟不上,导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  努力做好几大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李贤明强调,作为风景名胜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做好风景名胜区工作。 

  一是提高风景名胜区工作认识。风景名胜区是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些珍贵资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为风景名胜区发展提供了多重历史机遇。要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风景名胜区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各级政府是自然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国家正在加快推行对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 

  二是着力健全机构,理顺体制。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要行使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的职责,对风景区内有关活动有许可或处罚的权力。鉴于省内许多省级风景名胜区都在设立前就承包给私人经营,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发挥好各方面长处,通过明晰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建立合作共赢的机制,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景区的建设和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三是下大力完善规划。编制过程要注意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协调,推动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村镇规划协调融合,推进“多规合一”,避免规划之间相互冲突。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把好项目审批关,认真查处违法建设项目,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近几年随着旅游业发展,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逐渐增多,监管任务也越来越重,要把好建设项目核准报批关。 

  四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正会同省发改委研究上报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各地还可采取政府投入、银行贷款、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等方法筹措建设资金,这方面野三坡、白石山、崆山白云洞和蜗皇宫等风景名胜区做得不错。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专项资金,也计划和财政协商转变补助方式,建立全省项目库,每年选择重点支持2~3个景区基础设施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此外,风景名胜区徽标作为必要的形象标识,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五是继续做好风景名胜区申报、落实各项整改、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和申报世界遗产以及研究落实好生态补偿政策工作。特别是国务院最近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补偿制度,河北省也在着手制定相关政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主体功能区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生态补偿重点区域,要合理划定生态红线,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