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17年义务为千名子弟兵的婚恋问题奔走

22.08.2015  11:55

  李艳华为女青年介绍适龄官兵。

  资料片

   辞去工作为军营男儿搭鹊桥

  李艳华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尚达家园小区的家里,装着一部电话,每天,这部电话都会响起十几次。17年来,至少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多名女青年和1000多名部队官兵拨打过这部热线。

  “现在打电话的比以前少了,因为大多数人直接打我的手机。”确实如李艳华所说,在记者采访的两个小时里,就被她的手机铃声打断了六七次。

  “喂,刘大姐,那个男孩儿最近比较忙,我听他说俩人已经加上微信了,先相互了解了解看看。”

  “喂,你多大啊?在哪个部队服役?有啥要求吗?”

  ……

  李艳华告诉记者,打电话的人有想请她当“红娘”的子弟兵,有询问儿女恋情进展的父母,还有向她报喜或诉苦的新婚夫妻。每一个打来电话的人,李艳华都耐心对待,一边接听,一边在本子上记录有关信息。

  正是凭着这份耐心和执着,1998年至今,李艳华已经促成了322对军地恋人,被称为“军婚红娘”。

  说起这条特殊的拥军之路,45岁的李艳华颇有感慨,“就是因为看了一篇文章,我就一头扎进去了。”

  “那篇文章叫《婚葬》,主人公是一位驻守在雪山深处的老班长,老班长渴望爱情,可高高的雪山无情地阻隔了‘丘比特之箭’,老班长就按照心目中恋人的模样刻了个冰雕,与她谈心。”文章中的老班长形象,深深触动了李艳华:军人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献身国防,维系着钢铁长城,怎能让他们被爱情遗忘呢?要帮最可爱的人找到真爱!

  1998年2月,怀揣着行善积德、情洒国防的一腔热情,李艳华辞掉工作,和丈夫鄢福生在老家沧州创办了“橄榄绿志愿者拥军之家”,并开通“橄榄绿婚恋热线”,开始义务为军营男儿搭鹊桥。

  为了推介自己的“爱心事业”,李艳华拜访省市妇联、部队领导,渐渐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她将一封封征集适龄单身军人信息及择偶标准的信件撒向军营,同时四处搜集单身女孩的信息。

  几个月后,婚恋热线结出硕果,8对恋人结为夫妻,另有11对恋人准备结婚。这些喜讯,让李艳华心里乐开了花。

  1999年,为了更好地为驻军青年提供婚介服务,在省军区有关领导的动员下,李艳华夫妇从沧州来到了石家庄,在一间出租屋里继续当“红娘”。

   千里姻缘用心牵

  采访中,李艳华从一个布袋里掏出几本厚厚的信息登记册。记者随手翻开一本,里面工整地记录着一个个子弟兵和女青年的资料。

  “这些资料不仅要记在本子上,还得记在脑子里,这样如果来一个找对象的小伙子,我就能马上想到合适的女孩人选。”李艳华告诉记者,现在“登记在册”的有好几百人。

  如果只是坐在家里等军人求助,能服务的面必然不宽。为了更了解军人,也让青年军人更了解自己的“爱心”拥军事业,2002年7月,李艳华夫妇发起了“爱献国防·拥军万里行”活动。夫妇俩和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10名志愿者一道,带着数千名钟情军人的女青年的信件和资料,踏上3万里长的边防线。他们走访了驻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的30多支部队,将一座座“鹊桥”铺到边疆哨卡。

  41天下来,22对军地适龄男女喜结良缘。

  记者惊叹于李艳华“说媒”的高效率,她却说:“军营有其特殊性,地方女孩儿对军人不了解,我就多做沟通解释工作呗。千里姻缘一线牵,只要我的心尽到了,总会帮他们找到志趣相投的吧。”

  说着,李艳华拿出另外几本登记册,那里面全是经她牵线而结合的一对对军地夫妻的照片。她指着一张张结婚照,向记者讲起照片背后的故事。

  曾经有一位皮肤黝黑的连长,李艳华一连为他介绍了五个女孩,结果,五个女孩分别挑出了他一个缺点:有的嫌驻地远了点;有的嫌额头有抬头纹,长得老了点;有的嫌脸黑了点;有的嫌说话“土”了点;有的嫌家里穷了点……这位连长有些灰心,李艳华却不气馁,专向一些女孩介绍他的“N点行”,终于有一位姑娘被小伙子打动,不到半年,就和“N点行”连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石家庄一位小学教师王燕,通过李艳华婚恋热线认识了远在拉萨服役的某部军官邱建波。多数人对这段远隔万里的异地恋不抱希望,李艳华一直通过热线支持鼓励王燕。当年“五一”劳动节,李艳华在西柏坡为王燕、邱建波和另外两对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

  “军人的爱情来之不易,看着他们收获幸福,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太有价值了。”李艳华开心地说。

  恰在此时,李艳华的手机又响了。电话是一位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服役的小伙子打来的。这名小伙儿已服役多年,目前是四级士官,33岁了还没对象,不免有些焦急。就在他来石家庄出差的当儿,李艳华给介绍了一个女孩儿,双方刚见了一面。小伙子是专门打电话汇报进展的。李艳华听说双方第一印象还都不错,灿烂地笑了,临了还不忘叮嘱:“开了个好头,要加强‘攻势’啊!”

   “爱心”拥军事业不断向前

  “好多人觉得,有钱人才能做慈善事业。我倒是觉得,只要有心,人人都有能力做‘慈善’。”李艳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维护拥军工作室,一年大约需要3万元。李艳华是“专职红娘”,没有收入,所以挣钱养家以及支撑拥军工作室运转的任务都压到了鄢福生一个人肩上。

  为全力支持妻子,鄢福生同时做着几份工作,他到杂志社做兼职编辑、到市场上卖字帖,还写一些文章补贴家用。

  2002年,夫妻俩攒下了6万元的首付款,并看好了大经街的一处房子。但房子还没买下,“爱献国防·拥军万里行”活动就要启动了。几番商量后,夫妇俩决定暂时放弃买房,转而踏上了万里拥军路。后来,房价一涨再涨,两人更感力不从心。如今,李艳华一家人仍挤在一套44平方米的保障房里。

  与生活拮据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们的“爱心”拥军事业一直在向前发展。

  “军人的婚恋特殊,所以更要懂得‘经营’的技巧。”为此,李艳华在“延伸服务”上做文章,今年7月,她开办了“幸福来敲门——爱家课堂”。每周六,李艳华都会给慕名而来的年轻官兵、新婚夫妻等免费授课,内容包括如何找到有缘人、恋人之间应如何相互珍惜、怎样处理婚姻中的危机等,涵盖了恋爱婚姻家庭的方方面面。“从反馈的情况来看,爱家课堂还挺受欢迎的。”她满意地说。

  网络时代,婚恋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李艳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燕赵都市报几个年轻人的帮助下,“七夕”前夕,她的微信公众号“缘等你相识”正式上线,“军婚红娘”事业又多了一个新阵地。

  因为事迹突出,近年来,李艳华曾被评为“全省‘双三好’拥军先进个人”,获得过“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前不久又被评为“燕赵最美拥军人物”。

  “这些荣誉都是沉甸甸的,有了社会的支持、子弟兵的信任,我一定会把‘军婚红娘’这份事业做下去。”李艳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