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忠:贪官“墨宝”何以伤了人文风景?

15.12.2014  14:24

    南海网五指山12月14日消息:仕途从海南老家五指山发迹的广东政协主席朱明国被中纪委调查的消息传出后,其在五指山市留下的一些题词墨宝的“命运”引发关注。近日,南海网记者在朱明国老家五指山市采访时,朱明国曾被家乡人称为“才子”,当上高官后,其曾在五指山市多处题词,为下一代学子书写励志书法。目前,朱明国在五指山的题词墨宝或被抹掉或被遮挡。

    抹除“墨宝”,历史不断重演,即便是当下的一些腐败官员也概莫能外。据报道:在落马官员中,常见有“题字癖”者,田凤山、成克杰、胡长清、王有杰等巨贪在任上都留下了不少“墨宝”(《北京青年报》8月14日)。据此来看,官员题字成癖,并不见得其墨宝真的够了文物级,而只是一种权力的衍生物。只要有了权,一切都可以是“”,只要够了级别,哈气也可以成仙,其背后的支撑无非就是个权力作祟。

    抹除墨宝,也是一种浪费,并且这样的浪费不见得不是天文数字。以风景名胜的题字来说,一块天然巨石上若刻下了某贪官巨腐的墨宝,然后当其被法办之后又立马铲除之,所留下的就是永久性的文物伤疤,这样一种浪费恐怕不止是当代人的损失,更是子孙后代的一种文化损失。又比如大楼题字,学校题字,也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拆迁换掉的,那么,去掉“朱明国”三个字,是一种伤疤,去掉整个牌匾大楼上的题字,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不铲除不表明与贪腐官员划清了界线,铲除了则会浪费一笔不小的制作费和给贪官的墨宝润笔,两难困境又尴尬了谁?

    留下墨宝,会不会成为一种反面教材?以朱明国题字论之,后来的欣赏者或目睹者,均知道这样的一种题字题词来自于贪腐官员,都会以一种不齿的心态对待这样一个题字题词墨宝并嗤之以鼻。此为反面教材,然而,无论是门头牌匾还是大楼外墙景区题字,其本身应当承担文化传承功能,其彰显的本来就应当是真善美的纯艺术,若被某个贪官污吏的“墨宝”伤了风景污了境界,这还是文化传承的功能了吗?

    自古有文如其人之说,然而,单纯以书法论之,“字如其人”却未必是一种定论。奸臣而书法成就很高的人并不在少数,然而如此奸臣之墨宝,至少鲜有人欣赏,更不会有人加以摹仿学习。因此说,真正的墨宝一定会被历史认可、被民众认可且被文化认可之后,才可能得以传之青史。而所有大小贪官的所谓“墨宝”,统统不过是一次性甩卖品,即便不是,也一定是易碎品速朽品。

    还有多少“朱明国”们的“墨宝”需要抹掉?要之,应当立法立纪禁止官员“涂鸦”,即便是有一定书法成就的墨宝,也不该是官员拿来扬名立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