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忠:“谢师宴”何以成为“感情鸡肋”?
7月9日新华网消息:全国各地风行多年的“谢师宴”“升学宴”,2014年毕业季在多地面临了“红灯”。安徽铜陵、广东江门、山东滕州等多个省市教育部门和纪检部门发布一纸“禁令”,禁止教师和党员、干部参加或操办“谢师宴”“升学宴”。
若干年前没有所谓的“谢师宴”,专门跟老师道一下别,或者在日记本上请老师题词勉励,则算作老师的莫大荣耀。其原因在于,一无经济条件宴请一次尊敬的老师,二者老师也没有这种赴宴的愿望,三者学校风气不允许这种师生之间的请客送礼。
若干年后,“谢师宴”成为一种互相攀比的风气,你搞千元宴,我一定要搞五千宴,然后在这种互相攀比的风气之下膨胀了“谢师宴”的规模。
更有一种不堪的情形是,老师成为敛财的筹码。网民“阎良县令”说:“想没想过老师去参加谢师宴的时候,饭你虽然吃了,别人却以谢师宴的名义在敛财,最后受伤害的到底是谁呢?”由此看来,老师只是一个被人利用的敛财筹码,谢师是幌子,敛财才是内容。名义上是谢师,私底下是在收钱,成为敛财筹码的老师,到底是被感恩的对象,还是被利用的工具?
领导“谢师宴”,是否腐败宴?家长张军杰表示,“比如领导的孩子上大学,所有的同事都送,你不送吗?”领导孩子上大学,更多见的是领导孩子出国留学。如此大的阵仗,则绝非千元红包份子钱所能止步的,而是一定要给领导的孩子足够的留学费用。某富豪老板替某领导孩子交留学费用红包者,也是一种暗地里的官场潜规则。如果说平民的“谢师宴”是一种财富互换的权宜之计的话,领导孩子的“谢师宴”,则一定是一种单向的敛财。如此以来,领导孩子的“谢师宴”,又承载了多么严重的腐败内涵?
莫将“谢师宴”,变成感情鸡肋。安徽省合肥市一名中学教师余梅认为,“谢师宴”原本没有那么复杂,是社会风气将其染上了复杂的色彩。如果是一种单纯的凑份子聚餐散伙饭,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谢师宴”形态。然而,真正的所有学生与所有任课老师共同参与的份子散伙饭,果真会有吸引力并有学生老师乐于参加吗?答案是这只是一种寒碜与“老土”,不仅老师不乐于参加,连学生也觉得让老师再掏份子钱是一种不该。然而,这才是一种满含了师生离情别意的干净“谢师宴”。之所以老师与学生均不再热衷于这种干净的“谢师宴”,是因为彼此之间都没有达到“敛财”的附加目的。如此,才是“谢师宴”逐渐成为一种敛财宴、利益宴的根源。
“谢师宴”出现大操大办的原由之一,是某些学生在求学择校升学加分特长生等种种谋求高考特权“方便”之时,受到了某位老师的利益驱动下的特别“帮助”——这实际上是一种高考腐败与不正之风。如此情形之下的“谢师宴”,不如叫作“腐师”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