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超大型机场仅隔67公里 京津冀临空经济待破题

17.06.2014  16:44

酝酿多年的北京新机场近日有了开工建设的日程表。6月9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明确北京新机场建设计划,即2014年上半年完成相关审批并尽快开工,2017年完成主体工程,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

  从2006年提出建设新机场开始,选址在哪儿就成为争论的焦点。彼时也正是京津冀达成“廊坊共识”的第二年,涉及新机场“候选地”之争时,三地显然没有达成“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符合区域内各方利益”的共识,纷纷扬长避短争取新机场能落户“自家院落”。

  当时不少专家建议机场建在京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的河北廊坊,廊坊方面还提出了三个备选地。两院院士吴良镛领衔起草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则提出,首都第二机场应当选址在天津武清太子务地区。

  “新机场的建设就是京津冀一体化的缩影。”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认为,新机场建在哪儿,直接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如何实现三地共赢。新机场的规划和布局如果能够成功,对整个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具有样本价值。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环保部公布的北京新机场环评报告显示,北京新机场的位置确定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建成后的北京新机场距离首都国际机场约67公里;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约85公里;距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约200公里。

  如果算上建成之后的北京新机场,京津冀将形成4个国际机场并存的格局。对此,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指出,“京津冀航空客运市场竞争肯定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新机场的定位将与首都机场一样同为国际大型枢纽机场,新机场客运吞吐量每年将达到7200万人次,在远期规划中,还将突破1亿人次。“毋庸置疑,新机场的能力会超过首都机场,所以新机场的虹吸效应更强。”曹允春表示,之所以建设新机场,是因为目前的首都机场已经处于饱和。

2012年,首都机场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经突破8000万人次,并将快速超越世界第一的亚特兰大机场。

  “因为首都机场饱和,客源就会外溢,这对天津(机场)和石家庄(机场)其实是个契机。”曹允春称。对于这样的契机,周边机场早已做了准备。定位于首都机场主要分流机场的石家庄机场在2010年就开始扩建,此举意在增加旅客吞吐量,提升河北和石家庄市在京津冀经济区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在得知新机场在北京大兴建设后,附近一家机场的一位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一直提协同发展,其实很难做到。现在的问题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为了改变“弱者恒弱”局面,天津机场和石家庄机场都在尝试各种办法争夺北京的“外溢”客源。

1 2 3 下一页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