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杰:教师家访有车补吗?

23.10.2014  11:01

    公车改革的实质是削特权。所以从1994年至今,我们眼见的公车改革鲜有成功者,一些地方以天价车补的丑闻得到了伪车改的评价。20年来,公车腐败作为“三公腐败”的“一公”,早已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但是,不能忍也得忍,一直到今年七月,中办和国办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这项改革才算是曙光初现。

    令人不安的是,以车补为主要手段的公车改革很有可能成为新的福利,最终沦为名副其实的伪车改。车改以后,工资表上就会多出一块车补来,拿到手里,想咋花就咋花。至于车补的钱到底用在哪里,就别管了。办公事的话,可以骑车乘公交,也可以让人家来接,甚至借一辆车供自己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算不了什么。上班的公干,绝大多数都能像普通老百姓办事一样自己解决,出门步行骑车乘公交,这些日常选择本来是非常顺其自然的事情。可是,在我们这里,仿佛只要一沾公家事,就必须以公务的名义,连用卫生巾都不用自己买。这种在欧美看来分明是咄咄怪事的涉腐之举,我们却在“官本位”的酱缸里不闻其臭,不嫌害臊,实在太不应该了。

    以往的公车腐败最大的症结就是公车费用不透明,公众无从监督。一辆公车每年花掉几十万元的例子不是没有,频繁维修,烧掉几辆车的油,产生的腐败让人吃惊。按照常识,公车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先公开各单位的公车支出费用,必须实事求是,有了腐败还不怕,怕的就是不敢承认不敢公开,一味捂着,捂成无底洞。如果没有公开这个程序,接下来省钱的要求就等于白要求,原来公车花费一百万,但是今天上报填表硬说成二百万,实际用于车补的钱花掉一百九十九万,还是省钱省了一万元。达到了省钱的要求,是不是就成功了呢?

    公车改革的第二步应该是给出省钱的标准。粗略估计,省钱省掉原来的一半是可能的,原来公车支出一百万元,车改后支出五十万元是可行的。这省掉的一半公车费用从何而来?肯定要从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公务出行而来。什么是必要的呢?显然这需要具体的解释,需要一个标准。而从目前来看,用普遍发放车补的办法,难以省出一半的公车费用;相反,极有可能不减反增,一些穷单位本身公车支出很少,可以一发放车补,这块费用就为大幅增长。

    令人遗憾的是这两步并没有走出来,没有让我们看见。有了省钱的要求还不够,还要有真实的省钱“参照物”,和必要的省钱标准及要求。单单一个车补,如果胡乱发放,必定让此次车改以失败而告终。就公务而言,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庞大的教师群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需要家访,他们应该也得有车补才是,不然,何谈公平公正和公道呢?

    如果教师家访没有车补,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公车改革里的车补决不可滥发,否则就会成为一剂毒药,葬送掉美好的明天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