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帮维和战士圆梦 送生日报表孝心

15.06.2016  21:24

征集万颗爱心 圆您心中梦想》追踪

□本报记者 苗静 李兵

燕赵晚报》的号召力就是这么强!石家庄老战士艺术团需要扬琴和大提琴的消息,6月13日见报当天,就有企业慷慨赠送;正定特教学校的残障孩子们想去大学校园,河北师大汇华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孙超老师代表大学生们热烈欢迎,公交公司可以给孩子们提供车辆;维和战士吴红海想给老父七十寿诞送份生日报,本报编辑部表示一定帮他实现这个愿望。

我们会精心制作生日报

生日报是《燕赵晚报》推出的一份新颖别致的生日礼物。生日报有两个版,报头部分与《燕赵晚报》是一模一样的,内容则是家人、朋友等对寿星的生日祝福,真正体现了“生日”作为人生特殊一天所蕴涵的特殊意义。每一份生日报都代表着一份独特的情感与沉甸甸的爱,逾久弥珍,值得永久珍藏。父亲七十寿诞,吴红海远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不能当面拜寿,这样一份量身定制的生日礼物,无疑是对父亲最好的生日祝福。

吴红海想送给父亲一份生日报的愿望,本报编辑部非常重视,已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好相关资料后,就可以着手制作了。“这不仅是吴红海对父亲的一片孝心,也代表着远在西非的所有维和战士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燕赵晚报》被读者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报纸’,帮吴红海实现这个心愿,也是晚报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相关负责人表示,晚报的编辑和美编一定会精心设计、制作这份生日报,并在吴红海父亲生日之际把生日报送到老人手上。

扬琴、大提琴我们都赠送

本报关于石市老战士艺术团缺少扬琴和大提琴的报道刊发后,立刻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先后致电本报,希望能为艺术团提供帮助。

家住晋州的彭建国老人今年74岁,平日里,他经常和十余名爱好演奏的老年朋友聚在一起玩乐器。了解到老战士艺术团的情况后,彭建国联系到本报,不仅愿意把家里的扬琴和大提琴捐出来,还萌发了和朋友们一起加入艺术团的想法,“大家都是热爱艺术的人,不论能否加入艺术团,可以相互交流一下都很好!

76岁的王胜润老人,曾经在部队服役多年,从本报了解到老战士艺术团的发展经历后,老人对艺术团很是敬佩,被艺术团多年的公益行为深深感动。王胜润表示,他愿意拿出两千元爱心款,帮助艺术团购置需要的物品。

昨日,河北秦川文体乐器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赵娜联系到本报,称公司领导在看到关于老战士艺术团的报道后,当即表示要无偿捐给艺术团一架扬琴和一把大提琴。赵娜说,秦川文体乐器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做的是文化产业,更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公益精神。

得知有这么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愿意帮助老战士艺术团,团长李泽芝非常激动,她表示,有了大家的关心和照顾,她一定会带领团员们把公益演出事业做得更好。

欢迎残障孩子来我们学校

河北师大汇华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孙超老师,代表大学生们热烈欢迎正定特教学校的残障孩子们:“我们会好好组织一次残障孩子和大学生的联谊活动,让孩子们好好看看从未见过的大学校园,然后跟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共度一段快乐时光!”孙超说,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们,以后毕业了就是要到特教学校教这些残障孩子,所以他们知道如何与残障孩子交流。汇华学院第一届特殊教育专业是2012年开始招生的,从那时起,助残志愿服务也随之开展。如今,已有超过800人次的各类残障人士受到了汇华学院特殊教育志愿者们的帮扶。

昨天,公交正定公司相关负责人联系本报,表示可以给正定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提供出行车辆。“晚报的‘圆梦’行动非常好,能实实在在地给残障孩子做一些事,我们要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公交职工还会借此机会向残障孩子们讲解安全乘车知识。此外,河北爱心救援队也表示可以为孩子们提供车辆。

石家庄市智残人“心飞”歌唱队缺少统一演出服的消息,引起了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十几名退休干部的关注。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好人缘”,经常参与一些慈善救助活动。这一次,他们给“心飞”歌唱队捐赠1000元钱,用于购买演出服装。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