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河北全省一张网

15.12.2016  01:03

   导语: 12月13日,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骨干人员培训班在省会石家庄开班。本次培训班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主办,省文明办、省会文明办等单位联合承办。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班仪式。

资料图

   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骨干人员培训班开班

  据悉,培训班采取课堂讲授与现场学习结合方式。为期3天的培训班上,国内有关专家将做《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及价值观形成过程》等主题讲座。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明办,以及15个副省级城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和部分地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站长共12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将对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进行实地学习考察。

  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坚持把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和培育阳光心态作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2010年,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未成年人心理维护机构——河北省未成年人心理维护指导中心。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发挥省级中心示范指导作用,强力推进各设区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分中心)和基层站点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心理维护站点3178个,其中市级中心11个,县级分中心173个,学校(社区)咨询室2994个。

   未成年人“心灵课堂”明年起实施

  据介绍,目前石市已建成1个市级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26个二级分中心,245个三级心理维护站点,构建了覆盖学校,辐射社区、农村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同时,石家庄市的心理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已有4千余人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面向社会招募的289名具有专业资格的志愿者、42名社工师已经开展面询、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服务,并成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维护工作的骨干力量。石市还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专家教授43人成立了专家顾问团,举办了70余次专业晋级辅导课,为全市教师和心理维护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了队伍的专业素质。

  目前,石家庄市对于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维护站点建设已经升级为“特色校创建工程”的新版本。将利用三年的时间,创建100所5A、300所4A特色学校,余者全部达到3A标准,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也由10年前的1:1500逐渐提升到城市1:300、农村1:500的新标准,并尝试逐步把3A、4A、5A建设标准推广到大型社区或三甲医院。明年起,石市还将实施未成年人“心灵课堂”项目,发挥三级体系作用,面向全市广大学校、社区、家庭开展心理维护宣传服务。

资料图

   石家庄精心呵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构建三级体系,形成维护网络

  温馨雅致的房间里,摆放着白雪公主、小狗等2700多种玩具,由来访者随意挑选,在沙盘上摆出自己设计的情景。根据摆放的造型,心理咨询师洞察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敞开心扉,在游戏中弥合心灵的伤口。这个“沙盘游戏室”是石家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的一个心理辅导室。在石家庄,18岁以下青少年一旦有心理困扰或问题都能就近免费获得指导与帮助,这得益于石家庄构建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心理维护体系。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是三级心理维护体系中的一级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中心共接待家长及未成年人咨询32900余人次。通过跟踪访谈,来访者对咨询效果比较满意,占被跟踪访谈者的87.36%;对服务态度非常满意的占被跟踪访谈78.28%。中心编印的《心理教育》杂志,共出版331期,印量超过165.5万份,总阅读量超过2000万人次。

  二级分中心由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联合成立。全市各二级分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展特色化建设。如长安区的校园心理剧、新华区的沙盘游戏辅导、桥西区的团体辅导、裕华区的“心灵成长-师生共建”、职教中心的生涯规划都成为有影响力的心育品牌。

  三级站点为学校、街道、小型社区或社区医院(卫生站)等,向本辖区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各种心理服务。东苑小学的心灵小屋是三级站点的特色代表。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了1个市级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26个二级分中心,245个三级心理维护站点,构建了覆盖学校,辐射社区、农村的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

   建设三支队伍,做“心灵导航员

  石家庄市22中的专职心理老师白昱至今忘不了一位高一女生与自己的第一次长谈。“50分钟的约见,顶多说了20分钟,而且还断断续续。剩下的30分钟她都在低头搓手指。”有着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白昱知道,这个孩子遇到了问题,需要耐心、长时间的陪伴来解决。随后的日子里,白昱常和这个女生交谈,女孩逐渐放松了心情,和老师交上了朋友。她们在一起谈学习、谈同学、谈家庭、谈理想,一谈就是两年多。“现在女孩已经大学毕业了。”白昱笑着说。

  心理健康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三级心理维护体系建设过程中,石家庄市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确保专业品质,心理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他们被家长亲切地称为孩子们成长的“心灵导航员”。

  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2007年以来,石家庄共举办了51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有4千余人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充实到各个学校、医院、社区等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场所,其中在职教师超过3千人,使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在校生比例达到1∶500,为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维护提供了专业保证。

  专业志愿者队伍。面向社会招募了289名具有专业资格的志愿者、42名社工师开展面询、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服务,成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维护工作的骨干力量。到目前,全市心理维护志愿者队伍已经拥有国家级心理学教授、博士37名,中德、中美等国际间联合培养的心理学骨干31名,国际心理分析师候选人1名。

  专家顾问队伍,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专家教授43人成立了专家顾问团,举办了70余次专业晋级辅导课,为全市教师和心理维护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质。

资料图

   健全工作制度,推动常态运行

  不断健全的工作制度,推动了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体系常态运行。

  几年来,石家庄先后出台了《石家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建设方案》、《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二三级站点建设和使用的意见》等18个文件,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维护工作的规划指导,推动了三级体系在运行中巩固,在推进中提升。2010年,市政府决定将5月10日确定为“石家庄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每年五月期间,全市都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公益宣传咨询、心理讲座进社区、心理维护图片展、心理恳谈会等系列活动,推动了未成年人心理维护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同时,加强经费保障,坚持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列支专项经费,并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对教育部门和各县(市)区领导班子进行考核。据统计,近年来,石家庄市、县(市)区两级和各站点用于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累计达到了2600余万元。

  为延伸未成年人心理维护的领域和空间,石家庄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先后指导、会同团委、卫生计生、妇联等部门和组织建设了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热线、石家庄市心理救援热线和12320心理座席,开展了防性侵女童课题研究,举办了世界第23届家庭发展论坛,与民政部门探索“志愿者+社工师”的社区心理维护模式,在教育系统实施了“彩虹桥——未成年人心理发展路线图”项目,与河北省志愿服务学院、河北省社区学院合作探讨未成年人心理维护志愿服务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建设,联合省市区三级法院、检察院和市少保中心开展的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心理帮教”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中。

  自2010年起,石家庄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治疗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为三级体系建设与发展把脉,成为全省未成年人心理维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响亮品牌。

    【长城时评】给未成年人多一些“社会温暖

  近年来,河北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关注女童心理健康成长,唐山市开展“走进花季”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活动;安国市围绕加强问题孩子心理疏导,开展“守护童年·春蕾计划护蕾行动”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接地气、受欢迎,从社会层面上给予了这些未成年人心理关爱,让这些未成年人感受到社会各界带给他们的温暖,从而使他们的成长路上多了些色彩与光亮。

  心理健康问题猛于虎,未成年人更应当重视。家庭的教育不可或缺,他们是孩子早期价值导向的直接来源。社会的教育同样值得普及,社会是一个大环境,里面有许多在家庭中难以遇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从社会层面上给予疏导,如果不能及时开解,就容易产生自我价值否定,就会让未成年人走向思维误区。对于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社会更需多些关爱,让他们在社会中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这样,他们才会无忧无虑地健康长大成人。(凌瑶)

  (据河北日报、燕赵晚报、长城网、石家庄日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