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林管局落叶松毛虫种群密度出现连年大幅降低

03.08.2015  13:10

      4月下旬-5月上中旬,木兰林管局通过林内调查,辖区落叶松毛虫发生数量较少,危害状不明显,为轻度发生。7月中下旬连续进行多点灯光诱集,每晚仅诱集到2-3只成虫,为非优势种群。与2004年普查相比,落叶松种群密度大幅度降低。
      据统计,2004年-2010年,木兰林管局落叶松毛虫年均发生面积5.49万亩,其中2004年发生8.69万亩。2011年-2015年,年均发生面积降为0.92万亩,其中2014年-2015年发生面积均在0.3万亩以下。分析危害降低原因,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转变防控思想。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想上逐步实现由灾后被动救灾向灾前主动御灾转变,工作上强化预测预报,把握防治时机,实现适时防治,保证了治早、治小,治了,不断控制住该虫蔓延。
      ——提高防控能力。措施上严格控制灭杀性、化学剧毒药剂的使用,小面积限量使用高效低毒菊酯类药剂,大力推广应用仿生无公害药剂,保护天敌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森林健康,有效遏制住该虫高发势态。
      ——开展生物防治。在防控中,推广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易灾林分释放定量赤眼蜂,增加了林分抗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挡着落叶松毛虫种群密度的增加。
      ——加大治本力度。该局大面积开展近自然育林工作,通过引“阔”入“针”改造林分,将乡土阔叶树种引入针叶纯林,逐渐丰富树种组成,优化林分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成为降低有害生物发生和危害的治本之举。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加强落叶松毛虫监测,积极实施无公害仿生药剂及生物防控技术,持续推进近自然育林,做到林业有害生物工作标本兼治。(木兰林管局 蔡胜国)(第0083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