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提速降费”给用户更多获得感

12.05.2016  14:11

近日,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对参与2016“宽带中国”调研采访的媒体谈及“提速降费”时表示,去年“提速降费”共为用户节省超过400亿元。而对于广大用户对“提速降费”感知不明显的抱怨,他表示,我国用户规模庞大,所以平均每个用户每个月费用下降2.6元,用户对此基本没有感知。(据《新京报》5月9日报道)

对“提速降费”没有感知,是因为用户规模庞大,这样的说法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对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最为敏感,如果运营商降费的诚意足、力度大,大家怎么会没有感知?假如这一荒谬的逻辑成立的话,那么要想让大家对“提速降费”有感知,是不是应该限定甚至减少用户的数量?

提速降费”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热门话题,公众热切期盼,高度关注。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当时设定的目标,2015年年底前,三大运营商要确保完成固定网络和宽带网络提速,完成移动流量单位带宽平均资费水平下降30%。目前时间已进入2016年的5月,但从“平均每个用户每个月费用下降2.6元”的结果来看,“平均资费水平下降30%”的目标显然没有达成。大家能够理解运营商“提速降费”受到经营条件、业绩考量和历史因素等的制约,也能体谅4G移动网络尚在大规模投入阶段、成本运营维持在高位等现实困难,但从运营商公布的一些降费方案来看,其诚意却让人怀疑。

比如,有公司在“降费清单”中推出诸如“10元1GB”夜间流量、“10元1GB”假日流量之类的套餐,看上去很实惠,但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要么设定特定时段、特定地区,要么只能用特定服务,要么只是把之前的优惠政策重新包装一下拿出来。总之,“假动作”做得花里胡哨,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就是不肯割下一丁点利益的“肥肉”。这也就难怪用户会吐槽降费优惠“不疼不痒”“聊胜于无”了。

降网费果真那么难吗?其实未必。据报道,一些虚拟运营商从“正规军”那里承包部分网络使用权,然后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营销系统把通信服务卖给消费者,而且资费普遍较低。经过了“二道贩子”的手还能有更低的价格,恰恰说明“生产商”的运营资费还有很大下调空间。给“二道贩子”的价格低,给消费者的价格高,这也提醒我们,“提速降费”缺乏足够的诚意,一个重要原因是电信服务市场存在权利不对等、信息不透明等因素——在相对强势地位下,运营商必然产生惰性、滋生霸气,也就必然缺少“提速降费”的诚意和主动性。

李克强总理曾讲:降低网费和流量费,这不是政府的决定,而是“不降不行”的市场选择。互联网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速降费”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也会在基础服务上助推“互联网+”的发展,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给运营商自身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期待各大运营商都能放下小算盘、拥抱大格局,以满满的“提速降费”诚意给用户带来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