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众,河北梆子就振兴有望

01.12.2014  14:14

河北梆子《窦娥冤》剧照。 相春霞摄

    11月26日晚,由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演出的河北梆子经典剧目《窦娥冤》在石家庄人民会堂精彩上演,这也是“三地同唱盛世曲携手共筑中国梦——2014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河北站)”活动的最后一场演出。该活动自11月8日启动以来,19天上演了9台大戏和一场名家名段演唱会,场场精彩、场场爆满,如此高密度、高质量的河北梆子展演在省会掀起了一股河北梆子热潮。观众纷纷感叹,一台台河北梆子大戏让人酣畅淋漓、热血沸腾,还是家乡戏听着最过瘾;专家表示,没想到这次活动如此成功,观众是基础,有观众,河北梆子就有振兴希望。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刘燕 刘成群

    “河北梆子的戏迷太多了

    11月16日晚,由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和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联合创排的现代戏《子弟兵的母亲》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上演。

    “什么时候也别忘了长眠地下的烈士!”剧中的这句台词再一次触碰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大家不约而同地鼓掌,不少人流下了热泪。

    “真没想到河北梆子会这么好听,感染力这么强。”河北科技大学学生于海潮说,自己轻易不会掉眼泪,但看《子弟兵的母亲》却几度泪流满面。

    隆化县河北梆子剧团是个县级小剧团,也是第一次来到省会的大舞台。11月22日,他们在省话剧院儿童剧场演出了河北梆子现代戏《卧云岭》。这部戏是以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郑淑芳为原型改编的。感人的故事,细腻的表演,浓郁的乡土味,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演出前,我们还很担心观众不买账呢。”隆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坚说,今后,将会更加充分利用河北梆子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去创作更多的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窦娥冤》是此次展演活动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最爱的还是河北梆子,那种刻骨铭心的喜爱是其他任何一个曲种都无法比拟的。河北梆子是河北人的家乡戏,它传唱的是乡音,勾起的是乡思,涌动的是乡情。

    省会市民张芳一连观看了6场演出,她说:“传统剧目《窦娥冤》《花甲颂》,新编剧目《北国佳人》《孟姜女》,还有现代戏《子弟兵的母亲》《黎明前的星光》都充分展示了河北梆子这一古老剧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谈起这次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负责人许荷英表示,这是河北梆子界的一件盛事,是京津冀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为广大河北梆子戏迷献上的饕餮盛宴,通过这次展演,让人们看到了京津冀河北梆子的发展现状,也让大家看到了河北梆子振兴的希望。

    据不完全统计,11月8日以来,展演活动安排的10场演出,共有近万名观众走进剧场。“每场演出结束,都有众多戏迷冲上舞台为演员献花,这些花可都是他们自掏腰包买的啊!”谈起这次的演出盛况,河北演艺集团党委书记王晓英感触颇深,“我对河北梆子的感情,只能用‘敬畏’二字来形容,河北梆子不是没有观众,河北梆子的戏迷太多了,戏迷对演出的痴迷、对演员的崇拜深深震撼着我,这些戏迷是我们这些戏曲工作者坚守这方舞台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