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有序、有效推进免费师范生综合素养培养工作

30.06.2015  14:48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省属师范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将免费师范生培养成基础教育优秀教师,为造就未来教育家奠定基础,教育学院本着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应突出职前培养“实践取向”的教育理念,制定了《河北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综合素养培养计划》,着重加强综合素养教育,强化基本技能及课堂教学技能实训,构建 “专业指导+日常研习+成果展示和竞赛评比”相结合的学习和培养模式。截至目前,由教育学院负责的13、14级免费师范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活动已按《计划》有序展开。

强化职业理想,树立长期从教信念。 新生入学后重点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通过系列讲座、书目选读、宣传片观看、读书汇报、心得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从教爱教的热情及提升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实行“双导师”培养,确保培养质量。 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发挥各学科优势,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学科教学论、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为依托构建免费师范生技能训练体系。聘请校内优秀师资和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组建“双导师” 培养队伍,校内导师侧重理论指导,校外导师侧重实践指导。校内、外导师结合学科特点共同协商制定全程指导计划和学期指导计划,并依据学生需求及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指导过程,我院通过学生信息反馈等渠道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双导师”培养采用名师论坛、见习观摩、答疑交流、小组讨论、读书交流等活动形式,在综合素养技能训练、教学技能强化、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等环节给予学生指导。要求各专业每学期组织活动6次,至少一次到中学实地见习、观摩;每学期为学生推荐5-10本阅读书目,并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其它活动结合学科特点和学习进程自行安排。有些学院与中学建立了非常好的协助关系,多次组织学生到中学见习观摩,参与活动,学生感觉收获很大。

强化从师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充分发挥学校原有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作用的基础上,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书法、口语表达、体艺等从师基本技能和素养的培养、训练,采用开设课程、组建兴趣小组和俱乐部等形式,分学期重点推进,全程强化训练的方式展开。书写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等均以开设优选课的形式进行;体艺技能、普通话与言语表达技能等则以俱乐部、兴趣小组的形式展开,现已组建了演讲与口才、乒乓球、羽毛球、武术与健美操、合唱团、手风琴、手工、摄影与宣传等多个兴趣小组和俱乐部,举办了书法展、乒乓球比赛等大型活动。兴趣小组和俱乐部聘请专业老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协助训练,开展朋辈教育,互帮互学。  

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职业理想、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了素养,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促进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归属感和幸福感。每次活动结束,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一名免费师范生真好、很幸福、很快乐!

(供稿:教育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