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起实施新版汽车安全测评标准

14.01.2015  17:13

      新车评价规则将有重大调整

      今年7月起实施新版汽车安全测评标准

      □ 本报记者 张海燕

      汽车碰撞测试中,所有参与测评的新车全是5星好成绩。这样的结果让人高兴,同时也让参加发布会的媒体议论纷纷。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在天津发布了2014年度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第4批车型评价结果。14款参加测试的车型全部获得5星好成绩。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第4批14个车型包括1个小型车、6个A类乘用车、4个B类乘用车和3个SUV车型,其中有10个车型为企业自愿申请,此批车型全数获得5星评定。

      针对此次的好成绩,中汽中心主任赵航表示,中汽中心设立C-NCAP碰撞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汽车企业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观念,以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2014年全年参加碰撞测试的40款车型是一批比一批好,主要原因是企业更加重视标准,并增加了主动安全、被动安全附属装置,填补了别的方面丢失的分数。2014年获得5星级评价的车型如果以2015年C-NCAP新版管理规则测评的话,恐怕只能获得4星级评价。中汽中心表示,会根据行业整体产品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应的提高安全标准,以便体现标准的引领作用。

      这次公布的车型包括马自达3Axela昂克赛拉、一汽奔腾新款B70、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SUV、广汽丰田YARiSL致炫、广汽菲亚特Ottimo致悦、东风标致2008、一汽丰田新卡罗拉、新MINICooper、雪佛兰TRAX创酷、斯柯达新明锐、东风风神A30、绅宝D60、长安CS75、北京现代ix25。该批车型全数获得5星评定,其中自主品牌车型拿了高分,比如长安CS75以59分的成绩刷新了C-NCAP史上最高分记录,新款奔腾B70、绅宝D60以及风神A30均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据介绍,出于成本考虑,目前市面在售的很多车型都没有配备侧安全气囊及气帘,该批碰撞测试车型当中半数车型在加分项目上未得满分也基本上都是由于这一配置的缺失。这项配置以前只出现在较为高档的车型上,而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低档车型上,比如自主品牌东风风神A30尊尚型就有该配备,从而获得了54.9分的高分成绩。

      新版规则今年7月起实施

      2015年版C-NCAP规则将做重大调整。

      据了解,自2006年正式实施《C-NCAP管理规则(2006年版)》以来,中汽中心已成功地对200多款车型进行了测试和评价,同时随着车辆产品的变化和产品技术的进步,也对《C-NCAP管理规则》进行了多次完善和提升,从最早的2006年版设定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3个试验项目,陆续增加了儿童乘员保护考核、鞭打试验、提高了偏置碰撞试验车速、增加了后排假人的评分和ESC系统的加分等内容,分阶段、分步骤、持续对C-NCAP管理规则进行完善和改进。

      随着这几次C-NCAP管理规则的升级,中汽中心专家表示,一些原本装备在中高级别车型的安全配置逐步下移,也正是装配这些安全配置,使得自主品牌车型近年来不断取得好成绩。继全球鹰GX7在2002年摘得C-NCAP碰撞测试最高分之后,2014年最后一批碰撞测试当中,长安CS75击败所有合资及自主车型,不仅以59分的成绩荣膺第一,更刷新了C-NCAP史上最高分记录,成为5星测评冠军。

      2014年7月份,C-NCAP管理中心在《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的基础上对部分细节进行了完善,形成《C-NCAP管理规则(2015年版)》,并征求汽车行业人士意见,2015年版新规则将于2015年7月1日后正式开始实施。

      据了解,这已是中汽中心继2006年、2009年、2012年3次大修后,第4次修订C-NCAP规则。2012年增加了鞭打实验,国外的NCAP导入鞭打试验远早于C-NCAP(E-NCAP及J-NCAP均于2009年导入),且试验条件比C-NCAP2012版要求严格的多,比如一些座椅在颈部伤害指数(NIC)中得分较低,但仍能取到满分加分,而现实中,不管是哪一项指标性能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影响,而这也正是C-NCAP2015年版本主要修改的部分。另外,现行的碰撞试验,伤害评估都以车辆处于水平面为假设,一旦碰撞发生在车辆爬坡、下坡等状况下,座椅的机构运动情况跟对乘员头部、颈部的保护效果均会不同。

      从C-NCAP与其他几个比较权威的标准对比可以看出,C-NCAP在正显现出与国际接轨的进步,但是对于车顶强度、儿童保护、行人保护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