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年内整合组成新反贪总局

23.01.2015  12:51

 

最高检:年内整合组成新反贪总局

■探索建立刑事申诉异地审查制度 加大“小官大贪”查处力度

■最高法:汲取“呼格案”教训,纠正冤假错案,严格把握死刑标准

 

政法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中央政法工作会议闭幕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信访局等部门紧接着召开了各自系统会议,对2015年工作进行部署。记者分多路调查采访,梳理出政法机关在新一年里的几项“大动作”。

三大动作

整合组建新“反贪总局

加大查处百姓身边“小官大贪”力度

2015年最高检将调整职务犯罪侦查预防机构,整合组建新的“反贪污贿赂总局”,强化直接侦查、指挥协调、业务指导等工作,加强一线办案力量,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记者从21日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上获悉,去年1至11月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9782件53043人,立案人数同比上升7%,其中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3660人,依法对周永康等24名省部级以上干部立案侦查。抓获和劝返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664人。

会议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凡腐必反,有贪必肃,有案必办。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特别是对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深挖严查、一查到底。重点查办领导机关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坚决查办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案件。严肃查办工程项目、土地流转、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国企改制等领域造成国有资产资源损失、流失的犯罪,促进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深化打击行贿犯罪专项行动。

针对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特别是“小官大贪”,会议强调要加大查处力度,重视查办在社会保障、征地拆迁、扶贫救灾、支农惠农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特别是政府惠民资金和专项补贴申报审核、发放管理、检查验收等环节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私分滥发等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职务犯罪。严肃查处重特大安全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

会议还要求深入推进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严格执行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备案报告制度,完善与公安、银行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协作配合机制,对重点人、重点案紧盯不放,布下天罗地网,绝不让腐败分子躲进“避罪天堂”、逍遥法外,在经济上捞到好处。

探索建立刑事申诉异地审查制度

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2015年检察工作时要求,检察机关全面正确贯彻修改后刑诉法,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探索建立刑事申诉异地审查制度,健全冤错案件发现受理、审查办理、监督纠正等机制。

全国检察长会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加强对立案和侦查活动的监督,重点加强对命案和主要靠言辞证据定罪案件的审查,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检验。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坚持严格依法收集、固定、审查和运用证据,严格证明标准,不仅要重视收集和采信有罪证据,也要重视收集和采信无罪证据,坚决排除非法证据,有罪则诉,疑罪从无,坚决防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或者违反法律程序的案件“带病”进入起诉、审判程序。

会议要求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协调,探索建立重大、疑难案件侦查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建议制度,完善检察机关不批捕、不起诉标准,规范退回补充侦查程序,完善对刑事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对刑讯逼供、徇私枉法或者重大过失,导致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或者造成错案的,以及错案发生后拖延不纠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严肃查办。

最高检还强调,要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建立检察机关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纠正机制和记录、通报、责任追究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追责情况。

汲取“呼格案”深刻教训

继续纠正冤假错案,严格把握死刑标准

认真汲取呼格吉勒图案等重大冤假错案的深刻教训,充分认识冤假错案造成的严重危害。”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日前举行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说。

据悉,人民法院将完善刑事冤假错案申诉立案机制,使确有错误的案件能够及时顺利进入再审程序。坚持依法纠错原则,对冤假错案坚持发现一起、纠正一起、问责一起。完善复查和再审程序,必要时可以采取异地复查或异地再审。健全冤假错案依法纠错、赔偿、补偿和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及时保障赔偿请求人合法权益。

大力推进严格司法。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制度,真正做到有罪则判、无罪放人。切实贯彻死刑政策,严格把握死刑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因案制宜、切实可行的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促进提高司法水平。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最高法巡回法庭建设,完善以审判权为核心、以审判监督权和审判管理权为保障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审判责任制,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推动建立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为人民法院严格依法办事、排除各种干扰提供制度保障。

其他动作

步入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年

2015年,各地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将陆续进入审判环节,职务犯罪案件审判任务将更加繁重。最高法院表示,法院将坚持依法从严惩处腐败犯罪,该重判的要坚决重判,该判处财产刑的要坚决判处,对腐败分子形成有力震慑。法院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严格惩治行贿犯罪的意见,积极提出立法建议,推动完善相关领域立法。

全面实行打击犯罪新机制

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机关要着力提升打击犯罪能力。全面实行打击犯罪新机制,将专业手段、警务保障、基础信息等资源要素最大限度地向侦查破案聚焦,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

推动完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政策制度

按照公安部部署,各级公安机关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社会矛盾源头预防预警,坚持关口前移,积极推动落实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推动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机制,推动完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政策制度。同时,加强矛盾纠纷常态排查化解,健全完善公安信访工作机制,引导群众运用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推动在法治轨道内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积极推进戒毒医疗社会化

过去一年,废止劳教制度后续工作基本完成,全国绝大多数原劳教场所转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今年,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将积极推进戒毒医疗社会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扩大所内戒毒人员医保覆盖面等方式,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戒毒场所设施建设,探索依托戒毒场所建立戒毒科研基地。

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进

目前,全国在册社区服刑人员73.1万人,其中2014年新接收43.1万人,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保持在0.2%左右的低水平。司法部表示,2015年将全面推进社区矫正,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做好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同时健全完善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机制和制度,促进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变走访为“网访

2015年,全国信访系统将进一步推行“阳光信访”新模式,抓紧完善新的网上信访信息系统,严格规范网上信访业务的受理办理,使信访群众感到网上信访好用管用,更多地变走访为“网访”。并打破传统信访工作模式的封闭性,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实行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督办全过程公开。

文/图据新华社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