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加坚实的作风迎接改革“新常态”

25.02.2016  18:01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自去年11月份开始,在会议和文件中频频出现的热词“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引领我国“十三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宏观经济管理理念。面对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变革,执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应该以怎样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担当来迎接这场战役呢?

  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制度的变革,同时也是在检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的稳步提速,管理者首先就要实现思想上的转型升级。长期以来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策略在快速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等不良反应。单纯依靠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驱动的“需求侧”调控将告一段落。改进资源、资本配置,调整产业结构,致力于创新升级的供给侧改革,将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面对新的经济形势,领导干部应该彻底扭转落后的发展思路,转变过去唯GDP的政绩观,摒弃高消耗低产能,甚至是以环境换效益的发展模式,由粗放集约的发展形态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发展演进。和需求侧改革“吃西药”不同,供给侧改革偏重于结构调整,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市场试验行为才能得以稳定,是“吃中药”,时间长,但药效好。领导干部要耐得住供给侧改革见效周期相对较长的寂寞,放得下地方经济短期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包袱。从“一年磨十剑”向“十年磨一剑”转变,把企业长远的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谋划中去考虑,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迈进,努力实现提质增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想切实了解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把握住改革的着力点,仅仅转变意识是不够的。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意义的理解,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只有真正了解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转作风,谋发展”。只有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深入分析,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全局观念,才能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在制度供给、规划供给、政策供给等各个方面对本地经济改革进行微观布局。只有善于抓住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才能在创新驱动、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有所突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头戏,也是硬骨头,更是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前景是美好的,但征程是充满险阻的。难点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存量的阻力,特别是僵尸企业、高债务企业以及滞销房地产;二是政府简政放权以及功能性重构,一些地方要大范围放松管制,但一些领域需要强化监管;三是权衡市场与政府间的关系,在一些结构性调整中要顺应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以问题为导向,不仅在经济理论上过硬,更要在实际践行中破题。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机制保障,明确界定政府管控范围与方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减少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把发展的创新活力与动力更多地交给社会和企业,让服务型政府的改革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财税、金融、市场准入等领域加快突破,出台政策、帮扶企业,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打破制约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制度的创新释放出巨大红利。

  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任务。新的改革不能再完全沿用老的办法。领导干部既是改革的探索者,也是改革的推动者。我们不仅要有“持久战”的战略观,还要有“阶段性”的方法论。不仅要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热情,更要有按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方法。只要我们有战略上的正确认识和战术上的科学安排,改革必将成功!(作者:赵永志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