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开始“小鬼”当家 警方发布安全攻略要牢记

13.07.2015  11:55

    燕赵都市报记者刘涛

    暑期刚刚开始,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已经是盼望已久,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却是一件让人担忧的事情,很多家长需要工作,只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有的放回老家,但是在老家疯玩又怕发生意外。据统计,暑假意外伤害的学龄期儿童一半以上是独自在家的“空巢儿童”,除交通事故外,厕所、厨房的各种有毒物质、误服药物以及厨房中的烫伤事故、玩弄电源插座触电和动物咬伤、户外磕碰伤也是“空巢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

    日前,石家庄公安局发布暑期小鬼当家安全攻略,从居家安全、家电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事项,希望孩子的暑假生活不仅要快乐,更要注意安全。

    居家安全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家住石家庄长安区某小区的王女士介绍,自己的儿子13岁,放暑假后因为和丈夫都要上班,等到中午吃饭时才能回到家中陪孩子。7月8日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儿子说有人在外面敲门,儿子问是谁也没人说话,王女士就让儿子不要开门,紧接着王女士就赶回家中,但是回到家后的王女士并没有看到敲门的人,只是对儿子说如果再有人敲门,一个人在家千万不能随便开门,自己家人都有钥匙。王女士告诉记者:“幸亏跟孩子说过,有人敲门不管是谁都不要开,如果这要是小偷或者什么的,撬门进到家里,儿子一个人在家还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而家住石家庄开发区的李先生对8岁女儿的做法更是心有余悸,7月初一天晚上,李先生和女儿在家里,李先生在看电视,女儿在一个人玩耍,突然有人敲门,李先生还没顾得上反应,8岁的女儿已经跑到门前把门打开,打开以后看到是一名陌生男子,并表示敲错门,陌生男子便离开。王先生心有余悸的说道,如果当时女儿一个人在家,遇到的又是不怀好意的坏人,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此问题,警方介绍,加强防范危险教育,告诉孩子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一旦遇到纠缠不清的人,应拨打110报警。对自称是修煤气、查水表、送快递的人,要先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问清情况;如果发现窃贼已经进屋,不要惊慌,尽快躲藏起来或伺机逃走,不提倡与坏人搏斗。独自在家的孩子,敲门的人即便对方能叫出父母的名字,也不能开门,可以问他有什么事再转告父母。孩子独自外出时遇见不认识的人前来搭话,要提高戒备,不能吃、喝陌生人给的食物或饮料,不能跟随陌生人去陌生的地方。

    家电安全正确操作家电

    燕赵都市报记者通过查询资料得知,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儿童伤害事故分享调查”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1.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而触电正是其中的一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儿童暑期安全的重要隐患。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各种家用电器的质量短板是造成儿童触电事故的首要原因,也是暑期用电安全隐患的关键。据中国质量报报道,相关部门统计,儿童触电死亡人数约占青少年儿童死亡总人数的10.6%,除此以外,因触电而引起的烧伤、灼伤、烫伤等等,同样给无数个家庭带来了灾难,“儿童用电安全”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性话题。

    石家庄警方就此问题表示,假期里,很多孩子都是独自在家,多数孩子对于电的危险性并不了解,一定要教给孩子正确使用家电的知识,并排查家用电器的安全隐患。预防暑期用电隐患,需要教会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安全常识,比如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沾水的物品擦拭电器,不用手或其他异物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扯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而造成触电。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十分注意,如果发现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电器使用完毕后需要拔掉电源插头,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教给孩子消防安全知识,不能随意玩火,学会正确使用煤气、液化气,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告诉孩子决不能触碰。

    交通安全儿童交通意外暑期高发

    据介绍,在我国,每年有大约5万名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死于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经成为我国1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日前联合发布《儿童伤害预防倡导》的调查数据显示,7月8月是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发期,约占年意外伤害总人数的19.4%,跌落和道路交通伤害仍然排在儿童意外伤害致死的前两位。

    业内人士表示,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最主要因素,且严重伤害日益增多。每年暑假,医院每个星期都收治3到4位因交通事故受伤的孩子,学龄前儿童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患儿是7至14岁的学龄期儿童。

    警方介绍,曾有媒体统计了2008年至2013年全国各地发生的50起儿童坠楼事件,因此家长们要格外小心,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最好在窗口安装防护栏。经常提醒并教育孩子,不要爬高,也不要在窗口玩耍,以免造成意外坠楼。如果父母外出时反锁房门,也不要因恐惧或想出门而从阳台或窗口翻出造成坠落,有事及时与家长电话联系。

    对于交通安全警方提醒市民,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孩子遵守交规。不要在街道、马路上踢球、打闹,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按指示信号通过。家长驾车出行时,不要让孩子坐副驾驶,不要让孩子触碰车内开关,以免造成误操作,不要将车钥匙交给孩子,防止发生意外,更不能将孩子长时间留在车里。暑假期间,有的家长因忙于工作,没时间带孩子,于是这些学生户外活动也会增多,有些高年级学生喜欢利用电瓶车走亲串友。而这些未成年的学生驾驶这些并不适合自己使用的交通工具,一方面是无证驾驶,在技能的掌握上也不能驾轻就熟,另一方面是不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不戴安全头盔、超速超载、横穿乱窜,遇到复杂情况时,常常是险象环生,直接威胁到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正常活动,给事故的产生留下了极大隐患。

    防拐骗

    7月4日,位于石家庄新石中路附近一家塑钢门窗店的老板和妻子出去给客户安装门窗,因为人手不够让8岁的儿子临时看店,没想到让骗子钻了空子,一名陌生男子趁大人不在,对男童谎称需要拉走一些门窗,最终大摇大摆的将门市价值两千元的门窗材料骗走。家长表示,拉走了门窗材料是小事儿,只不过损失一些钱,如果要是把孩子也拐走那父母可怎么活下去。

    警方介绍,门窗店老板的做法非常的危险,庆幸的只是损失一些门窗材料,如果小偷有了别的想法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为防止孩子被拐骗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范围,尤其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因为也许仅几秒钟的时间,孩子就会被人贩子带走。

    2、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或店铺里。

    3、不要把孩子交给任何陌生人看管,尤其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场所,谨防人贩子乘机做案,实在无暇照顾孩子时,可把孩子交给可信赖的亲朋好友。

    4、不要让孩子独自在门外玩耍,不要让孩子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跟随其他孩子外出玩耍。

    5、带孩子外出时,留意四周情况,注意是否有人、车跟随,在马路上行走时,尽量靠里走,注意防范后面来的摩托车、面包车。

    6、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饮料、糖果、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逐渐养成这种防范意识。

    7、从小训练孩子牢记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电话号码,或学校地址、老师电话等信息,教会孩子独自拨打电话;如果是比较小的孩子,可以在孩子的外衣口袋内放上一张写有家庭相关信息的卡片,以防孩子走失,能够给好心人留下线索。

    8、教育孩子如果在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与父母走失,不要惊慌哭泣,不要轻信陌生的“好心人”,教孩子辨识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人员的外观标识和特征,养成向他们求助、求救的意识。

    9、通过讲述拐卖儿童事例或防拐防骗故事,教育孩子提高警觉,牢记防骗常识,同时,学校也应开展常态化的防拐骗教育,通过模拟场景让孩子掌握尽可能多的防拐骗方法。

    10、对于在幼儿园上学的孩子,家长最好固定专人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不要今天没空让别人接,明天又让另外一个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