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26.04.2018  17:55

4月26日,全国法院第五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河北石家庄开幕。人民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法院,大力实行节能减排,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引发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与讨论。

人民法院在2017年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各类出行约14.4亿人次,减少出行约198亿公里,节约出行成本约161亿元,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9万吨、减少碳排量203万吨……”这些鲜活的数字其实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附件中,就以一幅图表的形式作了生动表述。表格用一组数据清晰地列出了智慧法院促进节能减排的成效,据了解,这是最高法院工作报告中首次公布此类数据。

附件图表中的数据是如何计算出的?法院信息化建设在哪些方面促进了节能减排,带来了哪些“绿色福利”?记者就这些内容进行了采访。

信息化带来节能减排新成效

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时,介绍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并指出了智慧法院建设对节能减排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大力实施“天平工程”,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初步形成,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和智能化服务。全国3525个法院和10759个人民法庭全部接入专网,实现“一张网”办公办案,全程留痕,全程接受监督。通过电子诉讼、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信息化手段,减少群众出行,节约诉讼成本,促进节能减排。”

会上,记者获悉,人民法院在2017年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各类出行约14.4亿人次,减少出行约198亿公里,节约出行成本约161亿元;通过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549吨;各类信息化应用共节约群众、干警时间约30亿小时,相当于传统工作方式下149万人全年工作时间。

这组数据是如何计算出的?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通过梳理信息化应用分类体系,选取促进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的相关应用设计指标,从减少交通出行、节约时间、降低办公能耗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历经指标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换算等阶段,核算出2017年全国各级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绿色发展的成效数据。

会上,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国法院通过大力加强信息建设,加快智慧法院建设,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的质效型运维,人民法院各类信息化应用成效不断提升,为促进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信息化带来绿色福利

电子诉讼、诉讼服务热线……这些信息化手段不仅方便了人民群众打官司,而且还带来了节能减排的“绿色福利”。记者了解到,人民法院通过电子诉讼、12368诉讼服务热线、跨域立案等信息化手段,减少群众出行约2250余万人次,减少出行约8.4亿公里,节约出行成本约5.5亿元,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万吨、减少碳排5.7万吨;节约群众时间约4668万小时,相当于2.3万多人全年工作时间。

在服务司法行政方面,人民法院通过电子公文网上流转、文书电子送达、电子签章等应用推进无纸化办公办案、提升工作效率,节约纸张约1.26亿张,约549吨,相当于保护9328颗树。 

信息化让执行工作节能增效

在服务审判执行方面,人民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异地执行委托、远程音视频应用等应用,减少干警公务出行约14亿人次,减少出行约189亿公里,节约出行成本约155亿元,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6万吨、减少碳排197万吨;节约干警时间约29亿小时,相当于传统工作方式下146万人全年工作时间,尤其是在执行查控等工作方面实现了以往传统工作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解决执行工作中外出异地执行的难题,例如委托扣划、协助调查,我们研发上线了委托事项管理系统。该系统运行以来,全国法院共进行跨区域执行协作17万余次。我们以两人异地执行、往返一次为基数进行了初步估算,使用这套系统相比传统办案方式,节省运力68万人次,节约成本4.3亿元,减少碳排放量3.3万吨。执行工作也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积极探索和贡献。

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让智慧法院建设插上翅膀,让节能减排有了强有力的支撑,让美丽中国建设有了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