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评定打破“终身制” 5A级景区最受追捧
4月2日,全国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1家5A级旅游景区被严重警告,9家5A级旅游景区被警告的消息引发舆论哗然。国家旅游局“重拳”整治旅游市场,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引起业界和游客的强烈关注。对于A级景区被摘牌、被警告的消息,社会不乏对星级评定本身的质疑声:之前这些景区是怎么被评上的?景区评定是否受过多主观因素影响?景区评定为什么没有游客的声音?
景区评定标准的科学性以及执行力,均在接受实践检验。日前,据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表示,2005年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修订目前已经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预计新版本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将于2015年底前颁布。专家呼吁,新标准应纳入游客评价意见,退出机制须常态化。
5A级景区最受追捧
由国家旅游局直接评定的5A级景区,被视为评定门槛最高,品牌效应最大。而正因为5A级景区的含金量之高,大力创建“5A”屡见不鲜。近年来广东多个知名景区积极推进创建“5A”的工作,阳江海陵岛试验区在这方面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海陵岛试验区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对旅游大道、海滨路东段、海滨路步行街、东风路等进行升级改造;海陵岛规划建设的红树林湿地公园项目,投资额约450万元;投入约96万元在岛内外新设52个旅游交通标示牌。
广东迄今为止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创“5A”工作同样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广东开平碉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副会长周洽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5A”不仅仅是为拿一个头衔、一块牌子,利用创“5A”的契机,全面升级景区软硬件,解决定位模糊、概念不清、游览不便等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只有这样,开平碉楼的品牌才实至名归,才能更好起到筑巢引凤的效果。
在业者眼中,“5A”的延伸效应,让景区乃至地区政府不得不高度重视。“这个延伸效应表现在市场号召力上,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双丰收,是很好的营销噱头。”知名旅游专家、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认为,之所以“5A”如此受追捧,正与其延伸效应有着直接关联。他补充道,1A、2A级的景区数量并不多,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景区重创建轻管理
景区评定并非终身制。4月2日,国家旅游局对外公布: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1家5A级旅游景区被严重警告,9家5A级旅游景区被警告。尽管此前已有部分被摘牌的景区已经过地方旅游局公布,但此次经国家旅游局公布,引起了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我们被摘牌已经是去年的事了,这次再次公布,给我们造成的舆论压力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景区工作人士坦言,此前虽然知道A级评定不是终身制,但以为这只是理论上而言,“没想到是来真的!”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凌云,曾经参与了A级景区标准制定研讨工作,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景区评级的初衷:A级景区标准重点不在资源品类、品级,而是代表广大游客,对景区提出了服务质量方面的等级标准。
“景区评A的初衷,显然不是为了让景区更好地营销。”刘思敏指出,在创“A”的过程中,不少景区似乎本末倒置,他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拿下这个招牌后,却不重视景区服务质量的保持。复核后被摘牌的景区,就是例证。
A级景区受游客诟病
虽然景区评级的初衷,是代表广大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作出等级划分,然而评定出来的A级景区真的受游客认可吗?
网友李猫猫评价道:“以前还会看看冲着4A、5A去逛景区,现在几乎到处都是4A,连很普通的商场也被评为4A,感觉这个评定越来越掉价了。”
除了和李猫猫一样,对A级景区越来越泛滥而表示不满的,还有消费者对景区借评级涨价、5A级景区门票价格高企提出质疑。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我国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分析报告》显示,全国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52.94%的景区门票价格在100-200元之间,7.19%的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
“要么玩不起,要么不好玩。”资深驴友小肖说,近年来他已经不再逛那些挂了“A”的景区,也劝朋友不要被“名气”所迷惑。“一些4A、5A景区,还不如家乡门前的风景美,有些真是美的,节假日又人挤人,只能看人头。”在他看来,旅游最重要的是体验,如果过程中是在遭罪,或是名不副实,只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实际上,官方评出来的A级景区,的确和游客满意度存在一定的落差。”刘思敏分析道,A级景区的评定基本受主客观两方面影响。主观方面,评A是满足征集需求,在评A过程中,会受公关等方面因素影响,且评定者也有主观意见;客观方面,根据评定标准来打分,分软硬件两部分,软件方面的打分也存在差异,比如明察和暗访的打分可能不一样,亦或者评分者关注的侧重点不一致,因而最终评定的总分数,很难说与游客满意度有所吻合。在刘思敏看来,这套评定标准,有别于工业产品的标准,弹性很大,仅供游客参考。
评A应参考游客评价
“退出机制”须常态化
◆建议
评A应参考游客评价
同样是5A景区,对于评定,为什么有些游客可以认可,有些却难以接受?专家认为,景区种类太多,且大相径庭,不应笼统评级。刘思敏建议,景区评A应当分门别类。比如自然景观为一类,人文景观为一类,城市郊野景区为一类,城市街景为一类。由于类别不同,所以不具有可比性。分类评定,对于游客而言也更易接受。
之所以强调游客的接受程度,以及游客意见,刘思敏指出,评A的初衷本来就是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最终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既然以游客需求为导向,那么景区的评定与复核都应纳入游客评价,考虑游客意见。这样,评定才能够做到更科学客观。
“退出机制”须常态化
业者表示,此次国家旅游局“重拳”整治旅游市场,可谓力度空前。但其中也存在不确信的声音:这场整治是运动式、一阵风式的,还是常态化的?
“我们更希望看到这场整治以‘运动式’开始,以‘常态化’结束。”刘思敏说,作为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515战略”总体部署的一部分,国家旅游局进一步加强了旅游市场监管,力度更大,影响更广。根据国家“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要求,对旅游景区等质量评定本就应当执行“非终身制”。此前虽然有A级景区的退出机制,但执行并不严格。“我们更希望看到这场整治以‘运动式’开始,以‘常态化’结束。景区管理者不应存有侥幸心理。”他建议,退出机制也应分为自愿退出和被摘牌两种,在公开景区名单之余,也应写明退出或被摘牌的原因,信息公开透明,才更有利于社会监督以及景区整改。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