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3.0时代过半 哪些镜头成为历史

23.05.2015  11:41

   2012年5月7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第三次宣誓就职总统,在就职演讲中,他誓言要为俄罗斯的利益和安全竭尽全力。现在距离这一刻已经过去三年,普京六年的总统任期也已过半,从叙利亚危机,到斯诺登事件,再到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普京则以他强硬的姿态捍卫着俄罗斯的利益,他在国际焦点问题上语出惊人的一幕幕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斯诺登在莫斯科,不会把他交给美国

   2013年6月下旬,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把“棱镜”监听项目披露给媒体后,从香港飞往莫斯科,之后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有人说斯诺登买了从莫斯科去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机票,结果证实这是枚“烟雾弹”,他并没有出现在这架飞机上,一飞机想采访斯诺登的记者被“骗”到到哈瓦那。

   也有人说斯诺登一直待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中转区里,等待厄瓜多尔批准他的政治避难申请。于是连续多天,机场内外到处都是蹲守斯诺登的记者。

   所有的传闻都在6月25日澄清,普京打破多天的沉默,在访问芬兰期间的记者会上,他对媒体回应了斯诺登事件。当听到记者的问题时,普京耸耸肩,吸了一口气,明显是对问题有所准备。

   普京说:“斯诺登先生确实在莫斯科,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个意外,”“他没有过境,不需要签证,因此所有对俄罗斯的指责都是胡说八道。”

   普京强调,俄罗斯与美国没有签署引渡协议,俄方不会把斯诺登交给美国。“和斯诺登先生一样,阿桑奇也自认是人权斗士,为揭露真相而斗争”,“要问问自己,需不需要把这些人投入监狱”,“无论如何,我个人不愿处理这样的事”,“这就像给小猪崽剪毛:叫声很大,剪下的毛却很少”。

   普京2013年6月25日首度回应斯诺登问题时说:“斯诺登先生确实在莫斯科,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个意外。”说完他瞥了一下嘴。(俄罗斯总统网站视频截图)

   一段时间后,俄罗斯批准了斯诺登的政治避难申请,向其发放了一年期签证。此举让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跌入冰点。2014年8月7日,斯诺登的律师宣布俄方批准了其长达三年的居留许可,并表示未来有可能获得俄罗斯国籍。

   斯诺登这位“棱镜门”的主角,成为俄美关系的晴雨表。俄罗斯正式接纳斯诺登,宣告了俄美关系真正破裂。

   要是叙利亚放弃化武,美国就应该放弃动武

   2013年8月21日是叙利亚危机的重要节点。一些阿拉伯媒体称,叙利亚政府军当天凌晨开始使用含有沙林毒气的火箭弹袭击大马士革郊区一些地区,导致至少1300人死亡。而叙政府多个部门对此予以否认,称报道不实。

   由于美方此前曾警告,使用化学武器是逾越美国军事干预“红线”的举动,化武疑云让叙利亚局势陡然升级。全世界都在猜测美国是否会以此为借口,出兵叙利亚。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9月9日提出“化武换和平”的倡议,给了各方一个台阶下,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反应。

   一天后,普京在其莫斯科郊外的官邸发表了一份声明,首次对“化武换和平”的倡议表态,他希望叙利亚同意让其化学武器接受监督并销毁,同时呼吁美国放弃对叙利亚动武。

   普京说:“我希望我们的叙利亚伙伴做出负责任的决定,不仅同意将自己的化学武器交出来接受监督,而且同意随后将其销毁,并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这一切将是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道路上的正确一步。”

   他也同时提醒美国:“这一切只有在美方及其所有支持者放弃动用武力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因为一边准备动武,一边强迫任何国家——不管是叙利亚还是其他国家单方面裁军是很难的。”

   普京在叙利亚危机的最关键时刻扭转了危险局面,可谓巧解干戈的“柔道外交”之胜。此后,俄罗斯等国和国际组织帮助叙利亚外运并销毁化学武器,使西方没有了动武的理由,让危机得以缓解,国际社会又回到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道路上来。